汉语“S+V+给+O1+O2”双宾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汉语“S+V+给+O1+O2”双宾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汉语“S+V+给+O1+O2”双宾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汉语“S+V+给+O1+O2”双宾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研究的中期报告本文旨在探讨汉语“S+V+给+O1+O2”双宾构式的化与构式演变。通过收集和分析语料,发现该构式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并探讨其在历史演变中的变化。具体来说,本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概述在汉语中,“S+V+给+O1+O2”双宾构式指的是主语S通过动词V将某个物品或者信息给予间接宾语O1,同时直接宾语O2也受到影响或者用途。例如,“我给你本书”中,“我”是主语,“给”是动词,“你”是间接宾语,“本书”是直接宾语。二、语义分析“S+V+给+O1+O2”构式的意义存在以下几种:1、给予作为双宾动词,该结构最基本的意义在于主语S给予间接宾语O1一个直接宾语O2,用于表示交换、转让、分配或向某人提供信息等行为。2、授予有时构式中的直接宾语O2指的是某种权利、荣誉或称号等,主语S通过动词V将它们授予间接宾语O1,用于表示授权、授予荣誉或颁发奖项等。3、引导“S+V+给+O1+O2”结构也常出现于某些虚拟场景中,表示主语S借助某事物引导间接宾语O1使其达到某种目的。例如:“这个导游给我们介绍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三、句法特征“S+V+给+O1+O2”结构的句法特征包括:1、S可以为人称代词、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等。2、V可以为动词或者形容词。根据句意和语境不同,动词可以是及物或不及物动词。如“送”“带”“借”“留下”等。3、给字的作用为动词+双宾语中的介词,表示双宾动词的宾语O1是动作的承受者。4、O1和O2的位置不能互换。O1作为间接宾语出现在“给”之后,O2作为直接宾语出现在“给”之前。四、历史演变根据对语料的分析,本文认为“S+V+给+O1+O2”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在汉语演变历史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来说,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间接宾语省略从历史语料中可以看出,“S+V+给+O2”这种省略了间接宾语的结构更早地出现在汉语中。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省略较为常见,但需要注意的是,省略间接宾语不会改变构式的基本意义。2、双宾变单宾有时S+V+O2的结构也能够传达“给”的意义,因此汉语中的双宾动词有时可以变为单宾动词。例如,“借”可以变为“借给”或“借我”,“送”可以变为“送给”或“送你”等。3、格式化表达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S+V+给+O1+O2”的形式表述,而不是“S+V+O1+O2”的简化形式。这种语言格式化表达意味着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传承中的某种规范性。综上所述,本文对汉语“S+V+给+O1+O2”双宾构式的语义、句法特征和历史演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收集更多语料对该构式展开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探究其在汉语中的语用和语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