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与远方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与远方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诗与远方作文篇1民国老课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引子有人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深以为然。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在我心中这世界上有两种事物是最为美丽的,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诚然,我们身旁充盈着太多能够使人“美好”的事物,以致于我们深陷其间。且不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但是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便足矣悲哀了。从前的车马很远,路途漫漫,人们一旦分别,便只能寄情书信。行路的人步履安缓,才能见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现在的科技发展,交通便利,人们一旦分别,便是顷刻间千里。行路的人神色匆忙,只望得高楼林立,钢筋水泥。其实你的头顶就有耿耿星河,你的脚下就是万里江山。只要你想,不论你身在何方,抬头就能望见璀璨,低头就可窥见瑰丽。只可惜你的心中有远方,但你的灵魂里却没有诗。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像那食草的牛羊,只顾得贪婪的吞咽,以保腹中饥辘,而不曾瞥见近在咫尺的花朵,走近一赏。足下遍地都是青草,而花仅仅一朵。我们哀叹着纸质书籍的没落,却仍旧捧着手机愉悦地刷新着朋友圈和微博;我们赞美着他人遒劲的书法,挥斥方遒,却摇摇头提笔忘字;我们感慨着传统文化的兴衰,却依然读着情节单一的网络小说,喜笑颜开。罗丹曾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是看不到美,而是美在我们身旁,我们却不愿留意。摄影师肖全曾多次揽获国际性奖项,他的摄影作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对于摄影,他这样讲:“我只是比别人多看了一点儿,多等了一会儿。”有许多摄影师急功近利只想“吃草”,无心“看花”,过度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被人拆穿好不狼狈。而肖全却在能够“吃草”的前提下,坚守着“看花”,那么受人尊敬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因为这种情怀会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告诉我们如何处世,而不仅仅是学会饮食起居。我们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应当望望前路,惦念着诗和远方。诗与远方作文篇2人生如诗,不过是首、颔、颈、尾四联。若人生真能如古代诗人写的诗一般自然、优美、顺畅,那么人生也能和诗一样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不只写出了作者想要登上高山的目地,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远大的志向。虽然杜甫生在战争年代,但他依然能立下“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真可谓有斗志雄心。杜甫有许多诗都是表达忧国忧民以及思乡之情,可以看出他对祖国、人民、亲人的情感,因此得到“诗圣”之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又称“诗仙”,写有许多关于酒的诗,可见李白对酒情有独钟,认为饮者就算和圣贤比都略胜一筹。李白的诗多为洒脱,表现出李白的豪爽性格,以及对人生的旷达态度,没有愧对“诗仙”的称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长恨哥》,诗人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不负责任的反对,真实的写下了当时的社会情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多半浅显易懂,并写出了社会真实的内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写出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却依然关心国家的情感,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之情。还有很多诗都是赋有深意的,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看我们会不会去寻找它,品味它。人生如诗,如果我们的人生真的能如杜甫的诗一般有远大的志向,如李白的诗一般洒脱,如白居易的诗一般真实,如龚自珍的诗一般爱国……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拥有属于自已的光芒,将无比精彩,但如果你不去寻找它,那这些在你身边的诗将会毫无意义,所以,请你们记住。诗与远方一直都在。诗与远方作文篇3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题记这是高晓松的一句话,后面其实还有:诗就是心灵的最深处。恰巧这诗与远方是我最爱的。背上双肩,拿个单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诗和远方。我热爱远方,但我向往独行。因为龙应台说:“一个人走路,才是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倘若拉三两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叽叽喳喳,在聊天中错过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没有从始至终的同行者,或遇见志趣相投的同游人走完一遭然后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远方,或许是我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有过那么真切的希冀与幻想,但是不去践行似乎就会可望而不可即。一瞬间有点无言。感觉自己很有可能变成这样的空想家。所有对远方的日出与日落,晴朗与阴雨等等作出的假设都毫无意义。但愿时间最后能看到我的足迹。心灵的最深处,也许更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电影《燃情岁月》开头的旁白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