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新课标高历史三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三 信息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12.ppt
上传人:涵蓄****09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5届新课标高历史三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三 信息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12.ppt

2015届新课标高历史三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信息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1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2讲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总体概览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年)主要讲述新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包括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三个阶段。具体表现在: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与亚非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外交有了重大突破。2.经济上: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有了好转。“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其中,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复苏和回升。3.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国防科技进展显著、“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在实践中遭到破坏。“文革”时期“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历史时空定位考点知识梳理一、新中国三大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解读】1954年宪法规定新中国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职能:①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解读】1949年的政协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行人大的职能,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这一任务才结束;二是统一战线组织。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前提: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3)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解读】民族自治区只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4)作用:①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愿望的实现。②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③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二、“文革”破坏1.“文化大革命”(1)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2)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解读】“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错误。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解读】“另起炉灶”主要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3)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用加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③意义: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外交胜利,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解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一方面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