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课教案 初一地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一地理课教案 初一地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docx

初一地理课教案初一地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地理课教案初一地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寄语】初一地理课教案初一地理精品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地理位置。2、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2、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范围大小。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来源:Z——k.Com][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深入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导学题:1、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2、怎么详细描述亚洲的位置?第一步:师生共同总结亚洲的半球位置及判读的方法: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对应的经线圈。判读时要注意半球划分和经纬度划分的区别和联系。第二步师生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通过观察图验证学生的答案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详解学生展示1略学生展示2略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师生共同验证答案: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西面虽濒临大西洋的属海黑海和地中海,但并不直接濒临大西洋。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相邻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第三步:观察课件找到亚洲的四至点,验证学生答案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欧洲与亚洲同处于一块大陆,即亚欧大陆。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位设计意图:注意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地图,解读地理信息,在调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新内容的发现和突破,这既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又同时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课程理念和特点。教师小结1:通过自学,读图观察练习,我们已经学习到如何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现在我们运用所学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几个活动]合作1: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初一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内容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二、教材分析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三、学生分析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初一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四、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