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夏令营活动方案夏令营活动方案集合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令营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夏令营活动方案1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xx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xx教办技〔20xx〕号)等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决定组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学生参加实践基地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xx教基〔20xx〕36号)等精神,加强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精心组织,有序促进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实践基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实践基地应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按照市教育局“1+x+Y”基地布局与运行模式,我县各类实践基地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中心基地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五至八年级学生参加实践基地活动的接待任务(具体安排见附件)。除现有明确的安排接待任务外,全县各综合实践基地要根据全县学生实践活动的需求,努力拓展基地的空间与时间,提高接待数量和质量,满足我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活动。“x”社会类基地和“Y”学校类基地要根据自身接待能力向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学生逐步做好实践活动的开放工作。参训学校要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明确校长是学生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一名校级领导具体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管理,每个活动班(连队)至少要有一名教师随班(队)参与实践基地活动管理。参训学校要建立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护自救教育,要避免患有心脏病等疾病或体质虚弱的学生参与剧烈活动,要健全完善基地活动各项安全管理机制。师生午餐由基地供应,随班(队)教师要负责维持学生分餐和就餐的秩序。参训学校要组织参训师生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按规定要求填写有关表册,并在活动前两周发送到实践基地指定邮箱。带班(队)老师要全程参与实践基地实践活动管理。活动结束后要积极开展实践感言征集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等媒介开辟实践活动专栏,加大学生实践活动宣传报道力度。县教育局将把学校组织与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之中,保障学生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开展。三、研究总结,切实提高实践活动的学习质量加强实践活动理论研究,总结和提升实践活动经验,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实践基地要做好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课题研究、活动成果呈现以及经验推广等工作。参训学校要做好学生实践活动反馈、参训感言征集、问卷调查以及实践活动总结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夏令营活动方案2一、活动意义:为了响应市政府关于争创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的号召,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宏伟目标,更好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鼓励和激发广大中小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网络活动和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网络文明和应用意识,加强深港两地中小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由市教育局、市科技和信息局、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及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20xx深港学生网络夏令营”,并结合绿色网络文明工程,在深圳市教育系统中开展系列的教育信息化宣传和普及活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充分调动和利用目前我市教育网的`网络资源,提高教育工作者用网络教育意识和学生上网学习意识,扩大其在全市教育系统乃至社会各界的影响,是我们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网络夏令营丰富广大学生的暑期生活,引导学生渡过一个文明、健康、快乐、安全的暑期,则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二、活动目的:1.响应市政府关于争创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的号召,宣传社区文明建设,动员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2.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3.培养中小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丰富广大师生的暑期生活动;4.倡导网络文明、普及网络应用;5.促进深港两地文化及教育交流。三、活动主题: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人宣传口号:文明、公德、诚信、环保、安全四、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O**年6月21日——7月2日活动时间:20**年7月3日——7月23日五、参与城市:深圳、香港六、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2.协办单位:3.“20xx深港学生网络夏令营"组委会组成人员:七、组织实施:1.活动由市教育局、市科技和信息局、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以及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各区教育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