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编】《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精编】《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docx

【2022精编】《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21页第PAGE\*MERGEFORMAT2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1页《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一、判断题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2.《论语》是“四书”之一。(√)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X)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X)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X)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1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X)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X)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二、单选题1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nbs,p;)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孔子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B)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A)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D)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出自(C)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B)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B)。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B.进退之心C.悲喜之心D.善恶之心17、《学记》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B.《论语》C.《礼记》D.《中庸》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