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学认知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热门16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提升数学认知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热门16篇).docx

提升数学认知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热门16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提升数学认知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热门16篇)教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渗透和拓展。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提升数学认知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篇一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认识不同的梯形。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活动准备。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师: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就出发吧!1、让幼儿在活动室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五)结束。师: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让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提升数学认知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活动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活动过程: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出自faNwen.CHaZIdIAn.coM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