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艾滋病(AIDS)1.ppt

艾滋病(AIDS)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艾滋病(AIDS)国内情况1985年首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病例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报告感染者45092例,患者3532例,死亡患者1800例流行特点流行范围广,疫情上升明显,全国高流行与局部低流行并存面临发病死亡高峰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山东省1992年张园劳务人员发现首例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各有疫情报告截止2003年6月底,共出188例,39例发病,死亡20例,自杀3例,外省查出我省籍20例三、病原学HIV病毒,HIV-1IIV-2HIV属于RNA逆转录病毒,HIV-1可分为A、B、C、D、E、F、G、H、I、J和O共11个亚型,各亚型毒力有差异。核心:单链RNA、逆转录酶、结构蛋白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对热敏感,60℃以上可迅速被杀死,56℃30min灭活。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使HIV迅速灭活,如乙醚、丙酮、0.2%次氯酸钠、50%乙醇、0.1%漂白粉、2%戊二醛及4%甲醛液等。变异性:推动、制造疫苗困难四、发病机制HIV进入人体血液后,可进入多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其主要靶细胞是表面有CD4+表位的辅助T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HI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导致宿主细胞死亡。此过程周而复始。五、传染源直接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目前已知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宫颈粘液、唾液、眼泪、脑脊液、肺泡液、乳汁、羊水和尿液中都分离出HIV。但流行病学只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细菌性感染—肺结核,肺炎六、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与异性之间的性接触。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了污染HIV的血液、血液成份或血液制品(例如第Ⅷ因子等);②与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针头、注射器;③移植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④医疗器具消毒不严等。目前,在我国少数地区经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3.母婴传播也称围生期传播,即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产后母乳哺养时传染给新生儿。母婴传播机率约为15%~30%。七、临床表现(一)“窗口期”与潜伏期1.“窗口期”(windowperiod)是指从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体所需的时间。一般感染HIV-1后产生血清抗体的平均时间为45日,或更短。通过输血感染者出现血清抗体阳性的时间为2周~8周,性交感染者出现血清抗体阳性时间为2周~3周。窗口期内患者具有传染性。2.潜伏期(latentperiod)是指从感染HIV起,至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儿童平均12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个别患者可超过5年,最长达14.2年,最短仅6日(输入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潜伏期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二)HIV感染的临床分期1.急性HIV感染期:多数人在感染初期无任何症状与体征。少数患者感染后3周~4周出现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比较轻微,常被忽略,其症状为非特异性的,包括发热、乏力、肌痛、畏食、恶心、腹泻、咽痛、头痛;2.无症状HIV感染期(或病毒携带者,asymptoticcarrier,AC)患者无症状,仅少数有淋巴结肿大,CD4+T淋巴细胞正常,CD4+/CD8+比值正常,血清HIV抗体阳性。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complex,ARC)患者发热、乏力、盗汗、腹泻、伴体重下降,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血清HIV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下降至0.2×109~0.4×109/L。4.完全型艾滋病(full-blownAIDS)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低于0.2×109/L,伴有各种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三)HIV感染的皮肤表现HIV感染者皮肤表现高达90%。许多患者具有多种皮肤损害,而且症状和表现较一般患者为重。皮损可分三大类:感染、炎症性皮肤病和肿瘤。有些特殊皮损可以作为HIV感染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标记。1.急性HIV皮疹:皮疹多为斑疹和丘疹,可为几个或数百个,2mm~5mm大小,不融合,伴瘙痒,常见于躯干、面部及上肢。;2.口腔毛状粘膜白斑表现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状,可查出EB病毒、疱疹病毒等。3.脂溢性皮炎4.银屑病5.毛细血管扩张症6.卡波西肉瘤(Kaposi’ssarcoma,KS)皮损开始为粉红色斑疹,常与皮纹方向一致,以后颜色变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块,最后变为出血性皮损和结节。常见于躯干、四肢、鼻尖、口腔粘膜(图33-2)等处7.各种感染包括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口腔念珠菌病、霉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图33-3)、隐球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分枝杆菌感染、杆菌性血管瘤病、结痂疥等。(四)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