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静芙****可爱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察发声物体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交流反馈: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⑵、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⑵、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四、教学准备1、教具: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⑵、音响,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⑶、媒体展示(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陶冶情操。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世界学生阅读图3-1~3-4,(或播放此类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