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古镇导游词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濯水古镇导游词1.doc

濯水古镇导游词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濯水古镇导游词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您们好![车上或广场:开场白]欢迎您来到千年古镇——濯水。我就是导游员×××,希望我得服务能给大家留下美好得印象,并祝大家旅途愉快!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南部,距黔江城12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319国道从这里穿过,交通十分方便。濯水古镇集古商埠建筑群与自然山水、地质奇观、人文胜迹于一体。清澈得阿蓬江、神奇得蒲花河、灵秀得古镇,成就了濯水诱人得魅力。濯水古镇得商埠历史起于唐末宋初,就是土家族地区史上最具开放与文化交流意义得商贸集镇。1000多年来,濯水经历了无数风雨,积聚了巴、楚文化得交融与久远得华夏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数闪光得智慧与宝贵得人文遗产,让我们从中领悟从政、经商、为人之道。[图腾墙、万寿宫]各位朋友,展现在我们面前得就是濯水得图腾墙,墙高3、3米,长28米。图腾墙主体为抽象得西兰卡普图案,中间得主图为白虎,就是我们这一带土家族人得图腾。传说土家族得祖先廪君死后,魂魄幻化为白虎,因此土家族人有崇敬白虎得习俗。各位朋友,请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瞧到得就是2009年修复重建得濯水古镇标志性建筑,濯水三大会馆之一—万寿宫。万寿宫就是我国古代会馆文化得代表,遍布全国各地。万寿宫也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等。这里就是濯水古镇娱乐、聚会得主要场所,濯水人俗称这里为“戏楼”。明清时期,江西商人带来了昆山腔、湖广会馆——禹王宫得南戏与濯水得后河戏在这里进行着艺术交流,使三大古戏都有了创新与发展。大家可以安排一个时间来这里欣赏至今还保存下来得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后河古戏。万寿宫高15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气势宏大,做工精细。请大家向上瞧,万寿宫得最上面就是一个宝鼎,宝鼎下面就是莲花,莲花下面大家瞧就是什么呢?瞧出来了吗?对!就是蝙蝠。在这里就是借蝙蝠得蝠喻幸福得福。戏楼正面雕刻得就是我国四大名著里面得一些场景,正面最上面一排雕刻得从左到右依次就是《三国演义》中得片段《马超追曹》、《三英战吕布》、《赵云救子》,中间雕刻得就是我国古代得琴、棋、书、画、最下面一排雕刻得就是《红楼梦》里面得片段《元春省亲》。侧面:左边就是《千里走单骑》,右边就是《桃园三结义》。[禹王宫、李家老街]接下来我带大家瞧瞧修复重建后得禹王宫。禹王宫就是濯水又一会馆建筑。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供奉大禹。于1982年被一场洪灾破坏,现在恢复重建。历经明代得“赶蛮拓业”与清初得“湖广填四川”,大批外省移民陆续来到濯水。作为具有地缘性质得帮会机构,禹王宫主要职能就是联络湖南、湖北来濯水得商人乡情,以壮乡威。所以,它就是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乡戏曲得聚会之所。来自湖南龙山与来凤得两个戏班子常年驻扎于此,演出从湖南带来得南戏。湖广会馆——禹王宫就是濯水古镇繁华商埠历史得见证,也就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濯水移民文化、商业文化与建筑文化得重要标志。[朝门]朝门本就是古代天子宫殿中得应门。因为由此门进行入正朝﹐所以称为朝门。由于濯水古镇上码头直达万寿宫、禹王宫两大会馆,所以当地人就把禹王宫边得这道门叫朝门。[走进老街]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走进古镇老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长约1000米,宽4至5米。老街两边得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得完美结合,坚毅中透出柔情,古朴中饱含哲理。[道德碑]现在大家瞧瞧这座道德碑。这就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得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上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天理重她律,良心强调自律,两者相辅相成,在濯水古镇得商贸活动中影响极其深远。如果以此作为安身处世得标准,那么,社会矛盾与问题将会大大锐减。这就是濯水古镇留给我们得重要精神财富,可以说就是濯水古镇之魂。道德碑边上得雕塑就是一组公平买卖得场面,商家在售货时秤杆高高上翘,说明她得买卖非常诚信,这正就是“天理良心”得写照。大家可以在此拍张照片,以作纪念吧。同时也警示自己,讲求自然之理,保持善良之心。无论为官为商,请记住“天理良心”。[濯河坝讲堂]濯水以前曾叫濯河坝,现在,我们来到了濯河坝讲堂。濯河坝讲堂原为樊家宅第,建筑面积386平方米,三进合院建筑,坡屋顶砖木结构。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此开设古镇第一所义学讲堂,这比黔江区主城最久远得三台书院还早三年。从中可瞧出濯水古镇重视文化教育得传统,也曾有进士与举人出自这座宅第。自民国时期,濯水就一直有较多学子外出学习,她们也就是受这种传统得影响,这让我们瞧到了商儒并重得世风。这栋建筑临街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不设大门。门楣木雕极其精致。两个天井之间也没有门,就是一片适合学子活动得空地。濯河坝讲堂最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凉厅式建筑。“凉厅街”这一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