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设计选题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硬件系统对于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异步接收发送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通信接口,其作用是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种异步接收发送器,但它们通常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设计的,缺乏通用性。因此,本项目旨在设计一种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满足不同硬件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异步接收发送器的原理和基本设计思路分析。2.设计并实现异步接收发送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驱动程序。3.测试和优化异步接收发送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与已有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将实现一种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驱动程序。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异步接收发送器的硬件电路设计。2.异步接收发送器的软件驱动程序设计。3.异步接收发送器的性能测试报告。4.异步接收发送器的可靠性测试报告。5.与已有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的分析报告。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异步接收发送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2.硬件电路设计:根据异步接收发送器的原理和基本设计思路,设计并实现异步接收发送器的硬件电路。3.软件驱动程序设计:根据异步接收发送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应用场景,设计并实现异步接收发送器的软件驱动程序。4.性能和可靠性测试: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对异步接收发送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5.对比分析:对已经上市销售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本设计的优缺点。研究进度:1.第一阶段(3周):文献调研和设计方案的确定。2.第二阶段(10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实现。3.第三阶段(8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软件驱动程序设计和实现。4.第四阶段(4周):性能和可靠性测试,结果分析和总结。5.第五阶段(2周):撰写论文,给导师汇报和答辩。参考文献:[1]朱学恩,范效存,周志诚.串口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06,35(5):14-16.[2]韩永红,程振华.基于FPGA的高速异步串口通信技术研究[J].电脑与数字工程,2012,40(6):1136-1139.[3]李昌波,白颖.基于STM32的异步串口通信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2):108-111.[4]王国庆.基于AVR单片机的异步串口通信技术研究[J].河南机电,2014,49(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