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业产业化.docx

农业产业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业产业化综述“农业兴则百业兴,天下安定;农业衰,则百业凋敝,社会动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体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殊产业,所以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和农业经济运行规律。传统的经营体制是建立在分散、自主的农户经营基础上,这种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矛盾日益显露。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以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综观外国农业的发展史,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并且,农业产业化对各国农业的发展的贡献巨大。我国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我们实施农业产业化是符合农业经济规律的。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农业产业化的优越性,学术界也基本形成了共识——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淮安市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已初现雏形。如何在农业产业化上取得更大的突破,除了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外,还应有适当的农业政策及农业化的对策。一、农业产业化基础理论(一)农业产业化的学术研究成果1、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提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最早是由山东提出来的。1987年,诸城市首先提出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随后,在寿光市出现了以市场带农户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经营方式。1993年初,潍坊市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3年8月19日,《农民日报》发表《产业化是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战略选择》的文章。1994年,山东省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山东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在报道潍坊经验的同时,配发了《论农业产业化》社论。1996年农业产业化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样,农业产业化的提法便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农业产业化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千千万万的农户通过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2、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界定(1)产业的概念产业一词原指财产,后表示工业,或泛指各类生产的事业。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总体中划分出来的不同部门,即通常所说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或一、二、三产业;扩展之后的产业则指国民经济部门与其基本活动单位之间进行再划分的中间层次,由其中分划开来的某一部分基本活动单位共同构成。产业是分工的结果,分工是产业形成的途径,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分工的深入发展,即社会生产由分工而不断分离和相互独立。(2)产业化及农业产业化概念农业内部不同类型的生产活动都有明确的分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分工也只是在农、牧、渔、林层次才有比较确定的区别,在农作物耕、种、管、收、储、运、加等不同环节和阶段的分工还没有划分和形成。农业产业活动是散乱无序的,所以提高产业化水平,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政策的科学之路。有关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各种组织和学者都有各自的看法,我认为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初到现在,有以下代表性的说法:①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指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②在《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一文中,陈吉元研究员认为:“可以把农业产业化界定为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农业。所谓市场化农业,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及其产量。”所谓社会化农业,依据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即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互相联系的社会生产过程,就要求逐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再生产环节的内在有机联系,直至达成一体化。至于所谓集约化的农业,则是相对于粗放农业而言的,包括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技的投入,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③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文方教授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在农业这一国民经济部门的内部不断扩大分工,促使其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生产活动相互分离和独立,成为专门化职能部门。在此基础上,农业已与其产前、前后关联的二、三产业完成经济与社会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