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试总结与分析(大全10篇)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亮点和优势。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啰嗦。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主题总结的不同角度和见解。考试总结与分析篇一本次期末考试,从试卷来看,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具体要求进行命题,紧扣教材,题型较灵活。整体上,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也较差。现将本次考试得与失进行分析,以便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扬优势,避免失误。本次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乡统一考试。流长小学三年级(2)班,应考人数40人,实考人数40人,实得总分1579分。平均分39.48分,40分以下20人,40—59分数段10人,60分以上10人。有两人数1人。优良率2.5%,及格率25%。老师们批改试卷都是比较认真的,比较仔细的,试卷中没有出现漏批漏改的现象。从卷面看。学生书写态度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美观。所以更要求老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心,补好这一环节。(二)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卷面来看还算理想,学生掌握牢固,这是本班的一大优势,需要继续保持。本次考试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默写古诗,学生得分率为百分之九十几,就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第二小题得分偏低,大部分学生把拼音给忘了,班上中上等生还可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正确书写生字以外,还要求我们要交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尤其是辨析同音异形字。第三小题联系句意,选择正确的画横线。考查书本知识的掌握,有学生丢题;错的最多的是最后一小题,“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一架移动的吊桥。”这个句子第五小题仿写句子,错的最多的就是第二小题,是用四个“有的”造句,一部分学生只用了三个有的造句,说明没有好好审题。(三)诵读积累部分学生做的不错,得分率达到了85.9%,主要错误集中在有些字不会写,如:嘉峪关的“嘉峪”,一大部分学生写错。还有的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像第一个空格“像(),连绵起伏”,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成了“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四)连线课文分两小项,第一小项是根据阅读积累填空,这部分学生做的相当不错,说明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都能认真对待,牢固掌握。而第二小项,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这是狼和鹿的阅读片段,主要错误集中在最后一题,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这题在复习的时候也涉及到。可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五)阅读分析部分课内的一题答题情况良好,但课外阅读情况普遍较差,当然这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但也反映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六)最后一题习作题做的很不理想,当时看到试卷时,我就有些担心,肯定有很多学生写走题了:没有写成童话故事;另一方面怕他们审题不清,题目上有个要求:三个小和尚该怎样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结果果不其然,居然没想到有的学生写的并不是三个小和尚的故事,而是写的其他童话故事。三年级习作能力还处在起步阶段,看来在习作上我还要多下功夫:首先要让他们审好题,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其次要交给他们习作的方法,不急于动笔,首先好好构思,有必要的话打一下草稿。(六)纵观本次考试,试卷的难度、坡度应该说并不大,理应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及格的学生,学生的审题,漏题的、答非所问的、张冠李戴的比比皆是,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并没有认真读题,只是瞄了一眼,就匆匆忙忙回答,做完也不知或不能认真检查。这也是以往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平时甚至考前再三提醒,可在考试过程中不少学生仍然屡教不改,实在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进行质量分析后,本班考的不理想,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有很多:首先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注意重点抓基础的知识,争取能够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熟练的掌握。其次就是抓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孩子一些解题思路,还有就是交给孩子做一些灵活题目的技巧。同时,抓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养成作业、卷面整洁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做题时多多审题再去做。最后抓作文的教学,平常让孩子多练、多写。平时在学校加强教师间的集体备课,多商讨、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家长多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同时在平常继续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提优补差的工作,以期更大的进步。根据本次考试出现的情况,几点努力措施:1、让每节课、每次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2、设置有特色的作业布置方式,如课堂作业、课外阅读词语积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3、帮助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预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