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pdf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学笔记总结】中药学重点笔记本篇文章介绍了中药学中解表药和清热药的主要药物及其功效。解表药是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也称为发表药。常用的药物包括麻黄、生姜、细辛、牛蒡子、桑叶等。这些药物可以治疗咳嗽气喘、水肿利尿、呕吐、麻疹不透、风疹搔痒、风湿痹通、鼻渊、破伤风证、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痈肿疮疡、气虚下陷、外感表证、咽喉肿痛、止痛、止血、带下证、热病口渴、热病烦渴和解毒等症状。清热药是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黄连等。这些药物可以治疗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消渴证、凉血止血、目赤肿痛和肠燥便秘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有些段落存在格式错误或者重复内容,需要删除或修改。同时,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流畅易懂。本节介绍能够祛除湿邪,治疗湿痹证的化湿药。1.湿热泄痢: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金银花、鸦胆子。黄芩适用于中上焦湿热和暑湿证,黄连适用于脾胃大肠湿热,黄柏适用于清热燥湿,苦参适用于下利脓血和肠风下血,金银花适用于热毒血痢,鸦胆子适用于阿米巴痢疾。2.湿热黄疸:栀子、黄芩、XXX、龙胆。3.热入营血:金银花透营转气,连翘清心火,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凉血化斑,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温毒发斑,紫草解热透疹。4.咽喉肿痛:板蓝根、青黛、射干、马勃、山豆根。5.热病神昏、惊痫抽搐:龙胆、青黛、熊胆、水牛角。6.痈:蒲公英适用于乳痈,鱼腥草、金荞麦适用于肺痈,大血藤、败酱草适用于肠痈。7.活血活络:漏芦、大血藤、败酱草、牡丹皮、赤芍。8.水火烫伤:白蔹、四季青、紫草。9.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知母、黄柏、生地黄、玄参、青蒿、地骨皮、XXX、银柴胡。10.疟疾:鸦胆子、青蒿、黄芩、柴胡。11.小儿疳积:贯众、银柴胡、XXX。12.清解少阳:黄芩适用于半表之热,柴胡适用于半里之热,青蒿为治疟疾的要药。第三节:泻下药泻下药指能够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积滞便秘:大黄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热结津伤和寒结便秘,芒硝适用于热燥便秘,番泻叶适用于惯性及老年性便秘,芦荟适用于热结便秘兼心肝火旺,火麻仁、XXX、XXX适用于润肠通便,XXX适用于寒积便秘。2.消肿散结:芒硝适用于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甘遂适用于逐痰涎,XXX适用于喉痹痰阻。3.利水消肿:番泻叶适用于泻下行水,XXX适用于脚气浮肿,XXX适用于腹水鼓胀,甘遂、京大戟、芫花适用于高度水肿、鼓胀和悬饮,牵牛子适用于通利二便排水湿。4.大黄适用于产后郁阻腹痛和恶露不尽,炒炭后适用于出血证。5.杀虫:芫花适用于头疮和白秃,牵牛子适用于虫积腹痛。6.肺燥咳嗽:松子仁适用于润肺止咳,芫花适用于祛痰止咳,牵牛子适用于老慢支。第四节:祛风湿药祛风湿药指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风湿(寒、热)痹证:1.独活适用于寒湿疼痛和风寒夹湿表证,威灵仙适用于通行十二经和风邪偏盛,川乌适用于寒邪偏盛,蕲蛇、乌梢蛇适用于祛风邪,为截风要药,木瓜适用于湿痹,寻骨风适用于通络止痛,秦艽为风药中的润剂,防己适用于湿邪偏盛,桑枝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五加皮、桑寄生、狗脊适用于痹病日久、肝肾亏虚、腰膝酸软。第五节:化湿药化湿药能够祛除湿邪,治疗湿痹证。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化湿药是指那些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其中,藿香、佩兰、苍术、厚朴和砂仁都可用于治疗湿阻中焦和呕吐等症状。苍术还可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和夜盲症等眼疾。利水渗湿药是指那些能够通利水道、渗泻水湿、治疗水湿内停证为主的药物。其中,茯苓、意苡仁、猪苓、泽泻、葫芦、、泽漆和XXX都可用于治疗水肿等症状。泽泻、XXX和石韦等药物则可用于治疗淋证和痰饮等症状。而玉米须、茵陈、金钱草和虎杖则可用于治疗黄疸等症状。温里药是指那些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附子、干姜和肉桂等药物都可用于治疗亡阳证和寒痹证等症状。干姜和吴茱萸则可用于治疗寒饮咳喘等症状。而干姜、吴茱萸、小茴香、丁香和花椒等药物则可用于治疗腹痛、呕吐、泻泄等症状。肉桂和丁香则可用于治疗阳痿和宫冷等症状。理气药是指那些以疏理气机为主、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常用的理气药物包括柴胡、枳实、香附、陈皮和白芍等。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呕吐不止等症状。1.气滞证是指脾胃气滞、肝郁气滞、胃肠气滞等症状。中药治疗气滞证的药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