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近清明》宋词赏析.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湘春夜月·近清明》宋词赏析.docx

《湘春夜月·近清明》宋词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湘春夜月·近清明》宋词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春夜月·近清明》宋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春夜月·近清明黄孝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①,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②?者次第③,算人间没个并刀④,剪断心上愁痕。【注释】①陂:池。②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的妹妹。⑧者次第:这许多情况。④并刀:古时并州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译文】清明快到时,枝头上翠绿色羽毛的鸟儿遏制不住心头的忧伤。可惜它那一片美妙的歌声,都献给了令人发愁的黄昏。我想要低声对柳絮诉说,又怕轻薄的柳絮不能理解人为何要伤春。想想自己旅宿丁楚地异乡也够凄凉的了,满怀着柔情别绪,又能跟准去温存呢?夜饮杯空,不觉泣下;青山寂寂,总无一语;月儿将落,当门相照。翠玉楼前,有的只是一池湘水,水波摇荡着湘云。天长地阔,好梦短暂,试问什么时候,能重见我的心上人呢?这种种情景,细想起来,人世间没有一把并州的快剪刀,能够剪断我心上的愁绪。【赏析】黄孝迈的词留存下来的极少。万树《词律》云:“此调他元作者,想雪舟(孝迈的号)自度,风度婉秀,真佳词也。”是的,所以这首自度曲的调名《湘春夜月》,也可以当作题目来看。当然,楚湘的春夜月色,只是地、时与景物,词中所抒之情,还是伤春恨别,怀念远人,对象是与作者有过短暂情缘的女子。时近清明,春光将暮,柳花欲飞,鸟儿乱啼。因自身在“楚乡旅宿”,“柔情别绪”难禁,不免感春伤怀,便在写景之中移情于物,将“翠禽”“柳花”拟人,但一个说它“消魂”,一个说它“不解”,一正一反也有变化。最后才直接抒写自己羁旅的寂寞孤凄。换头“空尊夜泣”,承上片旅宿凄凉。说酒未消愁,点出“夜”字。接着仍先从写景人手。“残照”,在这里不是残阳,而是残月,因是夜景,也可从有题意的词调名见出。“翠玉楼”,即“旅宿”之所。此处“湘水”,亦非湘江,而是泛指湘地之水,用以应前“楚乡”。“天长梦短”以下,则又直接抒情,与上片同一章法。此词有不少处与姜夔词意象相似。如白石云:“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疏影》)此则云:“翠禽枝上消魂。”白石云:“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八归》)此则云:“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白石云:“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暗香》)此则云:“空尊夜泣,青山不语。”白石云:“荡湘云楚水,极目伤心。”(《一萼红》)此则云:“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白石云:“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此则云:“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就连黄词中借“桃根”指情人,也是姜词中所常用者。所以如查礼之评赞云:“雪舟才思俊逸,天分高超,握笔神来,当有悟人处,非积学所到也。”(《铜鼓书堂遗稿》)总觉誉扬太过。原文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译文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可惜这一片清歌,都付与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在华丽的楼前,只有那一池悠悠的湘水,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注释者次第:这许多情况。者,同这。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著称。赏析诗意,显得更加突出。从“翠玉楼”望去,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朦胧迷茫,水面上只看到隐隐的波光,天空飘动着朵朵浮云,阵阵微风吹来,又将水天“摇荡”在一起了。然而这轻微的摇荡却不能打破“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的静寂,正像“蝉噪林逾静”那样,反倒更增强了这种静寂之感;同时,在静寂之中,“湘春夜月”的景色更显得空灵深邃,它启迪着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下片的后几句,像上片点出“伤春”一样,又将“恨别”的题旨点明了。“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天”是宇宙,“梦”是人生,“天长梦短”与吴文英在的“春宽梦窄”(《莺啼序》)构思相同,富有哲学意味。如梦的人生既然短暂,离别的愁苦就更使人难耐,于是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急切的希望尽快地“重见桃根”。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