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斌斌****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与朱元思书教案编辑精选.docx

与朱元思书教案_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与朱元思书教案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2、注意本文中对偶句的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二)重点: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三)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四)教学突破: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4、回味迁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1、多媒体展示: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2、简介文体和作者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说、铭,简单了解文言体裁“骈文”。)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了解作者吴均)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一读,读准音,通文意。(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如“东西”“夹岸”“泠泠”等的解释。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文意。)2、通过诵读,读出语言的神韵。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的美。(运用多媒体听配乐朗诵,在音乐和图片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三、精读细品,分析内容,把握主旨1、指导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3、在描写了异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来描写的呢?4、要求学生再读本段,思考:我在开始就讲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那么大家能否说一说作者通过写景究竟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句子表现出来?四、指导学生再读,细细品味文章写作特点(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体会讨论:1、文章采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2、在景色的描写过程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感受来表现的。3、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有诗歌的味道。(二)指导学生背诵,比较阅读,回味迁移比较阅读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文章。再次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和文章主旨。练习:运用不同描写方法及通过不同描写角度,表现一处景色。如:《家乡的太湖》。五、文章总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