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docx
上传人:宛菡****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docx

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论文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得到外语界普遍肯定和重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作了例析。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确立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1引言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为它决定了商务沟通的成败。但长期以来,商务英语El语的学I】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能力和水平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有相当差距。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得到外语界普遍肯定和重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作了例析。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确立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2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分析2.1目标定位不正确在很多人看来,口语课的目的就是让很多学生能用英语准确流利地交流。这一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而言,却并不准确全面。口语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敢说会说,但在不同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题。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的交流表达并非仅指语言语调标准流畅,更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学习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语音语调的标准和语法的正确与否不应该再是这个阶段口语课的主要任务。学生上课操练的话题也不应该仍停留在彼此介绍、聊聊兴趣、说说天气的层面,而应将口语训练与所学的商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但这种商务情景下的英语交际表达能力也不应只限于对课文示范对话的模仿上。模仿是必要的,但纯粹局限于模仿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思维能力。因此,在我看来,普通英语口语课(GeneralOralEnglish)与商务英语F1语课(oralbusinessEnglish)尽管都是口语课,但普通英语口语课是基础性课程,而商务英语口语课则是应用性课程,后者比前者的学习目标应高一个层次,其学习目标应是在前者学习目标基本达到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不同商务情景下运用所学商务知识(包括跨文化交流知识等)准确分析问题,并最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口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与当前社会职场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是吻合的。2.2学习内容的局限性英语口语局限于外贸英语会话是当前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一个很普通的现象。这一点从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采用外贸英语会话类的书作教材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产生可以从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历史渊源中寻求解释。从20世纪50年代起,商务英语被称为外贸英语(ForeignTradeEnglishorEnglishforForeignTrade),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开展的对外商业交往主要是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很少用其他的商业方式。因此,外贸英语的称谓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也是十分贴切的。但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商业交往形式日趋多元化,今日的商务涵盖范围极广,包括金融、营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它强调:1)学生为中心;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4)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6)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例析为清楚地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口语学习的指导,拟将以“奥林匹克运动会话题”为口语学习内容来进行例析,说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口语学习中的应用:(1)创设情景。首先,要围绕这内容拟定若干题目,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中国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其次,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如利用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导入环节播放。(2)发现问题。播放软件后,让学生谈看法。一位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次。另一位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儿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很自然提出问题“为什幺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3)组织协作。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