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的思考.pdf
上传人:fu****级甜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劳动法的思考.pdf

新劳动法的思考.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系列新劳动法的经济分析——兼对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何一鸣(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42)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律经济学所依据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并提出以产权与交易成本为工具来分析劳动契约行为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范式;然后讨论新劳动法的立法目标和不完全劳动契约束条件下的雇佣关系准租金最大化行为;接着广泛地考察影响法律具体实施的条款的法律、文化和媒体等约束条件,试图把法律执行的约束条件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再次通过一个模型分析新劳动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揭示出法律指与经济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推出一些经济学含义;最后在前面的经济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关键词:劳动契约;交易成本;雇佣关系;制度绩效;法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不用说由于它研究的是人类活动、从而要用人的行为的原因和动机来解释事情的缘由,这和物理学不同,而且也由于它致力于提供关于人的活动的严格的、演绎的理论尔和社会学、政治学这样的学科不同,因为在其他的人类活动学里而是缺少严格的、演绎的理论。①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系列——马克•布劳格(MichaelBlaug,1980)一、引言对于一项法律制度安排的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唯一的标准是判断该制度是否能改进社会效率从而提高经济绩效。但问题是,如果立法的意图本身不是以效率为首要目标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有用任何经济学的标准来衡量可归因于某项法律的可以观察到的效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种意图。不过,如果该法律能产生“制度溢出效应”(InstitutionalSpilloverEffect),即在实现原立法目标的同时生产出对经济效率有“外部性”的副产品,①Blaug,M.,TheMethodologyofEconomics,London,1980.1中国经济学年会的会议论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将同等于WORKINGPAPER给予论文版权保护未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任何媒体请勿转载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系列那么,就可以通过约束条件(ConstraintCondition)的变化来推导出人类行为的经济效应。这就要求对法律框架中的具体约束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新劳动法的实施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法律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当有用的案例。尽管我们未能收集相关的数据对此进行统计学上的实证回归检验,但通过对该法律条文中的约束条件的解读和真实世界制度环境的考虑,我们同样可以推导出一些可检验的经济学“意蕴”。除本节外,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首先介绍本文所依据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以及借助产权与交易成本为工具分析劳动契约行为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做经济分析之前关于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第三节讨论新劳动法的立法目标和不完全劳动契约束条件下的雇佣关系准租金最大化行为;第四节广泛地考察影响法律具体实施的条款的法律、文化和媒体等约束条件,试图把法律执行的约束条件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第五节通过一个模型分析新劳动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揭示出法律指与经济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推出一些经济学含义;第六节在前面的经济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最后一节是总结性述评部分。二、法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研究范式与前提假设(一)经济分析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一般地,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一种社会理论,亦即一种旨在理解各种决定着人类活动社会生活的力量的努力,它也是一套从这种社会观念中衍生出来的政治准则(Hayek,1948)。经济分析就是一种建立在该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之上的社会理论科学,它通过基本的概念、定理和逻辑检验构建一个自洽的体系以解释现象和事实背后的内在机理和因果规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系列律。尤其是,经济学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注重人们处于最佳状态下所能取得的成功或称为利益之物,而是在人们处于最糟糕状态下如何才能尽量减少他们做损害他人之事的机会。此外,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人的禀赋和技能是具有差异性的,任何一个人对于所有其它社会成员所知道的绝大多数事情都处于一种“理性的无知”状态,因为人在知识和利益方面具有构建性的局限(ConstitutionalLimitation)。即使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个人,它也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用于收集信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可见,信息成本的约束是导致里性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的根本原因。这种有限理性会进一步导致契约安排的不完全性从而公共领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