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技术基础教程.ppt
上传人:可爱****乐多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风力发电技术基础教程.ppt

风力发电技术基础教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风力发电技术基础教程目录第一章风力发电技术概述一、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构成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叶轮: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传动系统:将叶轮的转速提升到发电机的额定转速—发电机:将叶轮获得的机械能再转变为电能。—偏航系统:使叶轮可靠地迎风转动并解缆。—其它部件:如塔架、机舱等—控制系统:使风力机在各种自然条件与工况下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包括调速、调向和安全控制。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风力机)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6二、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机型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基本特征—水平轴—三叶片—上风式—双速发电机机型的发展趋势—定桨距——〉变桨距—定速型——〉变速型—Kw级——〉MW级—有齿轮箱式——〉直接驱动式三、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关键技术第二章风力机基础理论§2.1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绕过物体的流线簇绕过障碍物的流线:当流体绕过障碍物时,流线形状会改变,其形状取决于所绕过的障碍物的形状。不同的物体对气流的阻碍效果也各不相同考虑几种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截面尺寸相同,但侧面形状各异,对气流的阻碍作用(用阻力系数度量)不同。侧面形状不同的几种物体二、阻力与升力121131—根据流体运动的质量守恒定律,有连续性方程A1V1=A2V2+A3V3其中:A、V分别表示截面积和速度。下标1、2、3分别代表前方或后方、上表面和下表面处。—根据伯努利方程:P=Pi+1/2*Vi2即:气体总压力=静压力+动压力=恒定值考察翼型剖面气体流动的情况:①上翼面突出,流场横截面面积减小,空气流速大,即V2>V1。而由伯努利方程,必使:P2<P1,即静压力减小。②下翼面平缓,V3≈V1,使其几乎保持原来的大气压,即:P3≈P1。结论:由于机翼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使得机翼得到向上的作用力——升力。三、翼型的气动特性上翼面:凸出的翼型表面。下翼面:平缓的翼型表面。中弧线:翼型内切圆圆心的连线。对称翼型的中弧线与翼弦重合。厚度:翼弦垂直方向上上下翼面间的距离。—厚度分布:沿着翼弦方向的厚度变化。弯度:翼型中弧线与翼弦间的距离。—弯度分布:沿着翼弦方向的弯度变化。2、作用在翼型上的气动力由于机翼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指向上翼面的合力,记为R。—阻力与升力:R在风速方向的投影称为阻力,记为D;而在垂直于风速方向上的投影称为升力,记为L。—气动力矩:合力R对(除自己的作用点外)其它点的力矩,记为M。又称扭转力矩。为方便使用,通常用无量刚数值表示翼剖面的气动特性,故定义几个气动力系数:升力系数:CL=L/(1/2V2C)阻力系数:CD=D/(1/2V2C)气动力矩系数:CM=M/(1/2V2C2)此处,L、D、M分别为翼型沿展向单位长度上的升力、阻力和气动力矩。CLmaxCL0CT说明:在0~CT之间,CL与呈近似的线性关系表明随着的增加,升力L逐渐加大。当=CT时,CL达到最大值CLmax。CT称为临界攻角或失速攻角。当>CT时,CL下降。当=0(<0)时,CL=0,表明无升力。0称为零升力角,对应零升力线。用阻力特性曲线来描述。CDCDminCDmin两个特征参数:最小阻力系数CDmin及对应攻角CDmin。§2.2叶轮空气动力学基础安装角:桨叶剖面上的翼弦线与旋转平面的夹角,又称桨距角,记为。半径r处叶片截面的几何桨距:在r处几何螺旋线的螺距。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几何螺旋线的描述:半径r,螺旋升角。—此处的螺旋升角为该半径处的安装角r。—该几何螺旋线与r处翼剖面的弦线相切。—桨距值:H=2rtgr2.对叶轮应用气流冲量原理3、动能定理的应用4.贝兹极限—由于叶轮吸收的功率为P=P’=1/2SV(V21_V22)=2SV13a(1-a)2令dP/da=0,可得吸收功率最大时的入流因子。解得:a=1和a=1/3。取a=1/3,得Pmax=16/27(1/2SV13)注意到1/2SV13是远前方单位时间内气流的动能—功率,并定义风能利用系数Cp为:Cp=P/(1/2SV13)于是最大风能利用系数Cpmax为:Cpmax=Pmax/(1/2SV13)=16/270.593此乃贝兹极限。三、叶素理论翼型剖面:—弦长C,安装角。—设V为来流的风速,由于有线速度U,气流相对于桨叶的速度应是两者的合成,记为W。WVUdFdRdL—定义W与叶轮旋转平面的夹角为入流角,记为,则有叶片翼型的攻角为:=-。3、叶素上的受力分析在W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