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森林****来了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docx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1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在生活中,我们会问:“什么是美?”目前对于我而言,美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思想。而触动我最深刻的是,美该从何处寻?书中作者说到“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我们会犯这样的一种错觉,会为着寻美本身而去寻美,却往往忽视近在身边的美。其实,美就在于你的心,你对美的理解那便是在于你的自身感觉、情绪与思维。而很多时候,美不仅仅是人的主观意识,还是一种客观的对象和存在。美是随处可寻的。比如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甚者人可以发现你的心灵之美;语言就是美的形象化,因为美具有灵性与人性。那么在寻美的过程中,只在自己的心里寻美的踪迹同样是有问题的。寻美需要摆脱自己心的狭隘及目之所见的范围,而是要由大及小地审美,寻美。美的形象化不是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是动态的过程,对美的线条,点、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价值,意义与情感。简言之,即对美的直观感受便是要在结合人自身的生活体悟与价值观进行动态契合。因而寻美的准备便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有人曾在生活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东西,只不过是简单的.线,点或者一堆东西的堆砌而成的。美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无需探讨。而这种对美的白色的,机械的死的评论,这样价值观下的外部生活便是无趣的,索然无味的。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它是与真,善一种值得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事物,是哲学探讨和建立的对象。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协和是“美”。宗教有着热情的浇灌,哲学有人生智慧与宇宙观念,美的实现载体(即“文学艺术”)则在汲取与融合这两者的基础上,表现着人生,流露出人的情感个性与人格。而空灵与充实则是艺术的精神二元。常言道:“距离产生美”。即是在说明美感的形成在于对物象造成距离,在于能空。美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美的“静照”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的绝缘也就是所谓的万物静观皆自得。美在于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所以,在时下世事纷扰的世界,美更需要我们本着纯挚之心去创作,去品味。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组成: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这豪情让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这便是“实”。艺术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不无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美就是如此美丽!《美学散步》读书笔记2杨帆,女,1990年出生于辽宁,在锦州渤海大学就读中文系。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和阅读。书法与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这是从字的结构之美、笔的使用、笔法章法、执笔人心之美四方面来体现的。据说仓颉最初造书,都是依照物象来点画的,之后形声相益,才产生字,由字生文,使字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所以成为美学的对象。中国文字成熟期分为三期:纯画时期、图画佐文字时期、纯文字期。中国的书法和画是分不开的,通过抽象的点、线、甚至是符号等直观物象来表述自己的情感。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折、应接、疏密、穿插等规律和结构来表示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书法自从殷代以来风格的变化很显著,所以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尤其是纯文字时期,文字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各个部件像血肉筋骨一样组合在一起,立刻使文字有动感有活力起来,使这个生命能够站立和行走,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形式。而中国人所用的笔也是书法中蕴含美不可或缺的要素。自从殷代起就有了笔这种特殊的工具。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我们现在称之为“毛笔“。这种笔是欧洲人用的钢笔、铅笔等所不能代替的。它铺毫抽锋,极其柔软又富有弹性,再配上一张好纸、一盘好墨、一方好砚,挥放自如、变幻无穷。正因为这种笔的发明和运用,才创造了美妙的书法艺术,才使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所以在中国艺术最高峰的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独爱晋人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死时还恳求其子让他把它带进棺材,可见它是一种怎样独特的艺术,带给人怎样一种美的享受。书艺中的用笔更表现出独道的美学思想。这与执笔人用笔的技术性问题或者说是笔法有密切的关系。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古人曾说:晋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