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 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 养猪技术.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 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 养猪技术.pdf

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养猪技术.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养猪技术猪链球菌是具有荚膜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可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脑炎、关节炎、猪心内膜炎。有时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链球菌病判断方法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病原特点: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菌血清型较多,但致病性血清型只有1-2种,本菌对外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所以搞好饲养管理,常消毒都可将其杀死,杜绝此病传染。致病特点:主要表现败血性和淋巴结关节化脓性病症,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和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关节型多见于中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11月发病较多,多发于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断脐的猪易发生该病,该病潜伏期一般1~3天,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中猪大猪较少。临床症状:可分为4型1、急性型:发病急、传播快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流鼻水,咳嗽,眼结膜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晚上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2、脑炎型:多见于70~90日龄的小猪,病初体温40℃~42.5℃,不食,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3、关节炎型:表现一肢或几只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后剖检,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4、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脓成熟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以后全身症状好转,逐渐痊愈。病程一般为3~5周。诊断结果:可通过流行病学,致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症状,有条件可实验室进行确诊。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精选链球菌敏感菌药物。1.药物拌料:天篷乐牧万呼宁+宝宝乐,连用5—7天,次方为小猪用。2.药物拌料:天篷乐牧万呼宁+黄连解毒散,连用5—7天,次方为大猪用。预防措施:1、做好消毒、清除传染源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2、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1、病因分析猪苗全靠市场采购,猪苗的免疫接种的质量和可靠性上都不确定,再加上长途贩运等应激因素,仔猪的抵抗力下降,猪苗的发病机会增多。养猪户缺乏消毒意识。链球菌病多发生于仔猪去势时,由于兽医对去势刀具消毒不严,很容易人为造成链球菌病的传播。在猪出栏后未对被污染的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还有部分养猪户在冬季给病猪铺干稻草取暖,病猪会通过尿液排出链球菌,垫草受污染后增加感染。而且病猪与正常猪混群饲养,没有隔离。对猪舍消毒不严,是造成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发病猪排出的分泌物没能够及时处理,让健康的猪接触到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弃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继而发生感染。猪舍防寒保温功能不佳,通风通光效果不良,房舍间距过小,门窗开闭不方便,遇有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关闭门窗。夏季高温时没有降温装置,致使猪的免疫力下降。舍内空气不流通,新鲜空气少,造成猪舍空气质量差,舍内高温也会加快细菌的增生与病菌的蔓延,致使传染病传播的更快。同时会伴有其他症状的出现,这种情况占夏季病例的50%以上。猪在接种链球菌疫苗后,是不会立即产生抗体的。大约在接种疫苗后10天左右,猪才能产生抗链球菌病的保护性抗体。在克山县调查时其中确诊的猪链球菌病中,有7例发病前未接种过猪链球菌病疫苗,有3例接种疫苗后不久就发病,可见都未掌握好最佳接种时机。2、防治措施全进全出是猪场饲料管理、控制疾病的核心。要切断猪场的疾病的循环,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因为在猪舍内有猪的情况下,始终难以彻底清洁、冲洗和消毒。消毒前最好使用高压水枪将粪便和其他的排泄物彻底冲洗干净。即使当时消毒非常好,但由于病猪或带毒猪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不断向环境中排放病源、污染猪舍、猪栏。下一批进入猪舍后,就可能被这些病原体感染。有些猪场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全进全出设计的,但由于生产方面存在问题,如生长缓慢或有些猪发病,可能在原来的猪舍断续饲养,而病猪或生长缓慢的猪带毒量更高,毒力更强,所以更危险。所以,应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