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课件.ppt
上传人:一吃****天材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家风课件.ppt

家风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英文familystyle;familytradition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习其家风。”陈少平《题载敬堂》:“邻德里仁,克绍箕裘世泽;笔耕砚拓,长传诗礼家风。”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清·金缨《格言联璧》家风,是勤俭,是正派,是侠义,是担当,是仁义……家风的含义可谓万千,无所不包,很难说具体是什么,但它表现出来的又是具体的,看得见的。73岁的关长岫是聊城三中退休教师。他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养育了5个孩子。但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父母靠勤劳供关长岫读了大学,同时供其哥哥读了中专。关长岫成为附近几个村子第一个大学生。一家出了两个文化人,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他讲得最多的话。在关长岫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邻里和睦看得很重。母亲乐善好施,可怜贫苦的人。一次晚饭后,年幼的关长岫在门口拿着一块地瓜吃,随吃随把地瓜皮扔在地上。这时,一对母子路过,小男孩有八九岁的样子,捡起地瓜皮便吃。关长岫的母亲看到后,连忙劝阻,立即把母子俩领回家,给小男孩煮了几块地瓜。父亲是耕种的把式,几乎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因此,他家每年农田的收成都较好,在当地算是较为富足的人家。在口粮短缺的年代,父亲的勤奋保障了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耳濡目染这样的家风,关长岫善于学习、工作勤奋。1963年,在安徽师大毕业后,他来到莘县教学。当时,教师比较缺少,关长岫便到处“打补丁”,缺什么老师,他都能顶上去,因此教过很多科目,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任劳任怨。大学里学的外语是俄语。后来,学校不开设俄语课了,他1970年开始自学英语。两年后,他就开始教高中英语,教学成绩突出。1977年,关长岫被调到聊城三中从事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成绩突出,1981年起,他连着带了7年高三毕业班的英语。1988年,他又以高级教师的身份,主动请缨,到初中教实验班。这两个实验班的英语课程是全英语教学,教学难度很大。坚忍、刻苦、热心,这是家风留给关长岫的印记。故事两则带着孩子上门“负荆请罪”,主动提出赔偿,苹果园主人看在家长“知礼懂事”的情况下,原谅了小孩子的“无知”,没有要求赔偿,认为知错能改就行,孩子想吃苹果也正常,如果事先“打个招呼”,送点苹果也未尝不可,偷是不可取的。后来,这个孩子被一同参与偷苹果的孩子奚落为“叛徒”,各自“渐行渐远”。这个孩子参加工作后经常回忆起此事,深深感激自己的父母家风严格,要不然自己的境况不知道会怎么样,当年参与偷苹果的孩子中,就有两个“出了问题”。(二)两位母亲争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好还是张扬好?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内向了,进入社会要吃大亏,另外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太张扬,进入社会容易犯大错。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内向孩子”,吃了什么好大的亏倒没有听说。“张扬孩子”社交能力确实强,其父母又担心起来,原因是孩子过生日就把同学约到了KTV,学着成人一样喝酒抽烟跳舞“疯狂”庆祝,没有想到这是其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其父母进入娱乐场所从来不让孩子回避,而是有意带着孩子以加强社交能力的“锻炼”,孩子的“过度成熟”怪谁呢?对于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思其家风对他的深刻影响?不难看出,家风事关人的成长甚至人的一生,家风“无节操”“无底线”,后果很严重;当然,人品好、有作为的人,其身上也少不了良好家风刻下的痕迹。以上几则故事的全部内容,主张家风纯,社风正。传承良好家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同时,我们也可以各自分享自己的家风家教,感受一份向上的力量!家规家规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我们需要重新拾起家训的传统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日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颜氏家训写到: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就是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海,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