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docx
上传人:一吃****仪凡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docx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随着国家对高校发展的不断重视,用于高校发展的投资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比例逐渐增加,进一步加强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扩招生源,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如武汉理工大学从2005年起,在三年之中投资建设面积达37万m2的南湖新校区的第一期开发任务。高校的发展,从逻辑拓扑结构上看,呈现出星形扩展模式,主要根据专业进修划分。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高校发展呈现离散分布模式。有些院校之间可能只是跨越一两条街道,有些院校可能要跨越城市。除此之外,由于不同院校的管理体系不尽相同。这样的模式和情景,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服务的,实现单点登录的,使用工作流引擎对业务进行快速建模的,基于云的软件架构来设计和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于这些问题,中外有很多文献可作为参考。在文献[1]中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史;在文献[2]中描述了一直人事管理的方法学;在文献[3]和[4]中,详细介绍了办公自动化原理和应用;在文献[5]中描述了基于BPMN的流程引擎构造方法。在文献[6]中介绍了基于云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些原则和方法。1总体架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是分布式的,可配置,可扩展的。本文就这些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服务的,实现单点登录的,使用工作流引擎对业务进行快速建模的,基于云的软件架构来设计和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采用云技术,可以解决高校之间地理位置离散性的问题;其次可以在云端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各分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遵循该规范,可以解决高校星状拓扑结构问题,也就是行政管理问题。使用云端的单点登录接口,分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验证模块而不必开发自己的验证模块。分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采用MVC架构,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另外,使用workflowengine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建模,可以灵活配置各院校的人力管理的不同之处。下面详细介绍软件各模块作用。1.1云平台教务管理系统云平台是搭建于校园云端的,服务于所有学校管理系统的.基于RestfulWebservice的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所有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计算与统计,定义教务管理系统基本流程Web服务,提供公用统一Web服务。1.2单点登录服务单点登录是教务管理系统云平台下的一个WebService接口。该接口主要功能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该接口支持多种验证方式,如学号、工号+密码+手机验证码验证,Windows活动目录验证等。1.3Workflow引擎使用Workflow引擎可以使得业务流程开发标准化、可视化、更高效、系统配置灵活等。LocalWorkflow引擎与云端Workflow引擎技术架构类似,后者用于配置开发云端平台业务流程,前者用来配置开发分院的系统。此处系统指的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系统功能模块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本节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描述。1)部门管理:该功能模块主要是用于新增、删除、调整、查询院校部门及部门之间的关系。2)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模块主要是查询、删除、修改院校教职员工基本信息。3)考勤管理:考勤管理主要是用于查询院校教职员工执勤,上班,休假等考勤信息,并生成报表。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按照院校绩效评估算法对院校教职员工绩效进行计算和评估,并存档或者生成报表。5)工资管理:工资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用于记录院校教职员工工资,福利信息。并生成报表。3结论基于分布式服务的,实现单点登录的,使用工作流引擎对业务进行快速建模的,基于云的软件架构来设计和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了众多的高校管理难题。这些难题包括:1)使用云技術达到统一管理呈星形发展的高校分校区。2)使用云平台服务技术实现总院校制定人事管理总纲领,分院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特殊流程。3)使用云平台服务实现单点登录,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它教务管理系统使用同一套验证体系。4)使用工作引擎技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更具备可配置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参考文献[1]“HistoryofHRandtheCIPD”.CharteredInstituteofPersonnelandDevelopment.Retrieved2016-07-19.[2]Collings,D.G.,&Wood,G.(2009).Humanresourcemanagement:Acriticalapproach.InD.G.Collings&G.Wood(Eds.),Humanresourcemanagement:Acriticalapproach(1-16).London:Routledge.[3]孙淑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