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散文.docx
上传人:书生****萌哒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的散文.docx

美的散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的散文有关美的散文昨晚临睡觉前再次拜读了以前收集的陈省身先生的文章,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为纪念陈先生百年华诞而出版的《陈省身与几何学的发展》一书,更加无比敬佩陈先生的伟大人格了。之前,不止一次地对夫人说过,陈先生的做人做学问之境界值得我永远学习,其实像我这样提到数学二字就头大的超级笨人是没有半点资格评价陈先生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数学造诣和伟大成就的,我倍感亲切的是陈先生平易近人的性格和无数令人难忘的高尚品质。其实我没有见过陈先生,但是觉得和先生有缘,起因也许是,在高中时,我很幸运地买到南开大学出版的一本书《杨振宁演讲集》,杨先生这本书的代序就是陈省身先生写的,那是我第一次读到陈先生的文字,心灵当即被触动了,如此朴素、简洁而美的文字,和我以前读到的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字相比真是有过之无不及!接着读杨振宁教授的文字,竟然有着形而上学层次上的诗和美的风格,同样简洁而美的风格!我非常喜欢这样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文字,—后来有机会不断读到陈省身先生的文字,觉得更是像先生的伟大心灵一样有着秋水文章不染尘的至简至美的风格,令我不可遏制地深深喜欢到现在。后来明月被保送至南开大学数学系读书,其实这也是陈先生功德无量的无数伟大举措之一的结果,明月后来在南开数学学院读博士,每逢过年回来,我们都要详细地谈到陈省身先生,谈到杨振宁教授、李政道教授和范曾教授,我们都更加敬佩陈先生,明月对我说陈先生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我当然完全赞同。想起那天师大数学系的师妹跟我交流时称陈省身先生为“神仙级的人物”,我非常赞同。我认为陈先生毫无疑问是大师级的伟大人物,而且是永远的大师。据我所知,大约三十年以前,杨振宁教授就在香港《七十年代》杂志上发表了那首著名的诗,最后两句是“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极其精当地评价了陈省身先生在几何史上的伟大影响和崇高地位。陈先生在评价他的恩师,伟大的数学大师嘉当时说:“他毫无疑问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学术生涯体现了一种罕见的睿智与谦逊的融合。”在我看来,这句话完全可以移来评价陈先生本人,是非常恰当,绝对当之无愧的。陈先生驾鹤仙去后,人们用一幅对联来表达对先生的无比敬意:“三省几何近百年,一身星光耀千古”,人们称先生为“永远闪亮的星”。陈先生最年轻的关门弟子张伟平教授自己在钟爱的恩师照片背面,记着这样一句话:——“由于您深邃的呼唤,我不敢游手好闲地对待人生。”这句话给我启迪很深。我总是喜欢读伟人和大师们的作品,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光辉著作像黑暗中的灯火,每每甚至永恒地启迪和引领着我们的心灵和灵魂的方向。——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我像王小波一样喜欢这个回答。在我喜欢的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和思想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他们发现的不变量。20世纪最重大的数学成就之一——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就是描述某些算子的指标不变量。影响遍及整个数学的陈省身示性类,正是刻画许多流形特征的不变量。与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一样绽放出强烈的整体感和震撼心灵的美感!陈省身先生尝言:发现一个漂亮的整体定理总是很难得的。阿蒂亚先生说:数学最使我着迷之处,是不同的分支之间,有许许多多的相互影响、预想不到的联系、惊人的奇迹。我认为,数学的统一性和简单性也是大自然的一个永恒特征,正如她的另一个特征:变化性和复杂性一样永远不可穷尽。宛如混沌。陈—西蒙斯不变量提出后,威顿教授创造性地把陈—西蒙斯不变量作用于杨—米尔斯方程,竟然获得了方程的解!结果威顿通过陈—西蒙斯不变量把看似不相干的不同数学领域和不同物理学领域中的理论和概念,全都联系在一起!陈—西蒙斯理论于是成为窥探宇宙奥秘的又一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真的令人震撼!我相信,对称和不变量将照亮我们寻求理解终极设计者思想的道路,正如爱因斯坦所喜欢的思路:被美的令人激动的力量所驱使。想起陈省身先生的话:数学是美丽的,而且是真实的。想起一位先哲所说的:数学是这样一种东西:她提醒你有无形的灵魂;她赋予她所发现的真理以生命;她唤起心神,澄清智慧;她给我们的思想添辉;她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今天早晨在翻阅床头柜上的书时,不小心把一本书碰掉在床底下,遂赶紧弯腰拾起,连连说,对不起啊对不起书朋友——我对书的感情一直如此虔诚。结果发现床底下积了些许灰尘,我赶紧打扫,又拿起抹布反复地擦,虽然我喜欢旧书上高贵的灰尘,但是看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居住环境也还是同样蛮喜欢的。我想起高中时同学们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天天勤拂拭,扫出干净地。是啊,生活中的灰尘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并且打扫,岁月于不经意中落在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并且勤于打扫了呢?我叩问自己,深深惭愧。我觉得经常读伟人和大师们的著作,并且常常写作,是对我们蒙尘已久的心灵的一种净化和救赎。当然,有很多方式提升自我,勤于向儿童们学习,勤于聆听老人们的话,勤于向微妙神奇斑斓万千的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