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这一定义排除有意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和用药不当所致的不良反应,将其限定为伴随正常药物治疗的一种风险,便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二)中药不良反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患者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该类型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个体易感性差异大,并受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1如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2)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过敏反应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停药后可恢复,重者甚可致死亡。(二)病理学分类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组织的变化。2.器质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此类型又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第二节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一、皮肤症状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可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二、全身症状(一)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21.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2.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3.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4.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5.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6.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7.其他毒性反应有眼、耳等五官功能障碍,如视力降低,甚而失明复视,耳聋、耳鸣,以及头痛、脱发、水肿、胸膜炎、咽痛等。(二)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1.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症状和急性肝损害。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可于短期内恢复,预后良好。2.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第三节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一)品种混乱(二)炮制不当苍耳子有小毒,生品对肝脏有损害,需炒黄去刺用,炒后可使其有毒的植物蛋白变性凝固。(三)剂量过大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麻黄过量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四)疗程过长(五)辨证不准(六)配伍失度二、机体因素3(一)生理因素1.特殊人群性别、年龄差异病人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老年人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故用攻病祛邪药物时宜减量使用;幼儿稚阳之体不能峻补,故小儿不宜用参、茸骤补。2.性别性别对药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