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暑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暑假到了,快乐的潮水包裹着你,惬意的浪花亲吻着你,舒适的微风吹拂着你,快乐的时光让你难受,快乐的暑假等着你,单纯的心迎接你:祝你暑假快乐!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暑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精选2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暑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你的密切配合下,在幼儿园老师的细心呵护下,你的孩子在小太阳幼儿园健康愉快地成长。根据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幼儿园定于6月28日开始放暑假。下学期于20xx年8月30日开学报名,9月1日正式上课。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临了,您的孩子在暑假中是否过得健康、安全、充实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维护暑假期间的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恳请家长密切合作,尽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一切从孩子的安全出发,以预防为主,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2.教育幼儿不玩水、不玩电,不到危险的地方玩、不玩危险物品。(如:剪刀、小刀等尖锐的物品或电线插座、开水瓶等)。3.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让孩子在公路边玩耍。4.教育幼儿不到水边玩耍。5.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在无证经营的小食店或小摊小贩吃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预防食物中毒。6.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早睡早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孩子是您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共同爱护的幼苗,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xx幼儿园20xx年6月30日暑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2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校在您的关心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此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学期来,您的孩子在学校健康、平安的成长,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为此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暑假已至,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劳逸结合的调整时期,对家长来说,对孩子的安全监管责任更重。为了使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愉快的假期,我们在这里做以下温馨提示:一、加强安全教育,过一个平安的假期1、请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行路安全、骑车安全,牢记“马路似虎口,安全每一步”,防止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2、提醒孩子注意居家安全,特别是单独在家的时候,务必严格规范燃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火、电的使用,以防爆炸、中毒火灾等事故发生。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通风,避免让孩子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4、要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孩子远离营业性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厅等不安全场所;教育孩子文明上网,坚决拒绝色情、反动、恐怖等不健康网站;严禁孩子吸烟、饮酒、赌博,严禁孩子接触毒品;教育孩子不与不良人员来往;增强孩子防盗、防骗意识。5、严禁学生私自或结伴到池塘、蓄水池戏水,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二、合理安排生活,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1、制定好暑假生活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争取家长监督,使暑假生活安全、充实、有序。2、关心国家大事,多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国际形势。3、由衷地建议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从书籍中汲取力量,获得成长。建议同学们至少读两本中外名著,并认真完成读书笔记卡。4、在家长的陪护下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如跑步、游泳、球类、体育舞蹈、健身操等,每天运动1小时,完成记录表,并注意确保安全哦!三、参加实践活动,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暑假是少先队员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自然的最佳时期,也是少先队员调节身心、拓展知识、锻炼能力的良好时机。家长要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其他有益的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学校为同学们推荐了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孩子参加。写信人:日期:暑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3尊敬的家长们:你们好!转眼间,你们的孩子在xx二中已度过了一年的时光。一年来,孩子们的个子长高了,知识丰富了,思想逐渐成熟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相信你们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孩子们这些可喜的变化,并为此由衷的欣喜。非常感谢家长们这一年来对xx二中的信任和支持,正是由于所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我校XX届高考才能取得达本xx人、理科最高621分位居xx市前茅的佳绩、按照入口成绩分析高考贡献率居城区省示范之首的佳绩。高一暑假从7月7日至8月31日,9月1日新学期开学报到,9月2日正式上课。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高一的暑假是高中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对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利用这个时间自我调整,自我提升,酝酿着学习上的新跨越。但中学生有巨大的潜能,也有巨大的惰性,对一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他们在失去学校生活的约束后,往往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已的时间、精力和情绪,结果把“自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