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和设置原理,介绍了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同时,针对工程中出现的裂缝现象,阐述了后浇带裂缝的处理方法的应用。关键词:后浇带;质量控制;裂缝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设置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就是在现浇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适当位置,在施工期间设置一定宽度的临时性的变形缝,待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间的沉降差稳定后,或在混凝土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后,再在缝内浇筑混凝土填充封闭,后浇成连续整体结构,以达到不设置永久变形缝的目的。后浇带按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2种:①为调整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沉降后浇带;②为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收缩和温度应力开裂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伸缩后浇带。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2.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3.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30天;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后浇带裂缝的处理方法后浇带裂缝,究其原因在于该后浇带施工时仅采用了高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该部位的混凝土未按要求掺加任何膨胀剂或采用无收缩性水泥,导致后浇楼板日后混凝土收缩,交接部位出现裂缝,从而影响了业主使用,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对于楼板裂缝的修补,考虑目前市场上用于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材料及方法多种多样,有粘贴碳纤维布法、灌注结构胶法和灌注环氧树脂法等。而碳纤维布法虽然比较方便,但造价较高;结构胶法则没有环氧树脂法成熟,经综合比较,该楼房后浇带裂缝修补,采用了灌注环氧树脂法。修补时参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内容,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灌缝处理: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盒、管→封缝→密封检查→配置浆液→灌浆→封口结束→检查。具体做法如下。裂缝的事先处理:沿楼板裂缝上下表面用凿子凿成“V”型槽,槽宽与槽深均为15mm,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油污清除干净,然后再用丙酮或二甲苯将裂缝清洗并保持干燥。埋设灌浆嘴:沿裂缝延伸方向埋设灌浆嘴,其间距为600mm,每条裂缝上必须设有进浆嘴、排气嘴和出浆嘴。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上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并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齐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封缝:先在“V”型槽面上用毛刷涂刷一层厚度为1mm~2mm的环氧树脂浆液,涂刷要平整均匀,防止出现气孔和波纹,再抹环氧胶泥封闭。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需待封缝胶泥或砂浆有一定强度时进行。试漏前沿裂缝涂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凡漏气之处应予以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