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班简报第三期.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3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4班简报第三期.pptx

4班简报第三期.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卷首语在这举国欢庆的节日里,衷心地祝愿各位老师们国庆节快乐!祝您们在七天的小长假里能玩的开心!身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在新的学期里也祝你们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学情统计学员数:185研修日志:提交数402评论数9推荐20作业:提交数96评论数0推荐4我的教学故事:提交数153评论数2推荐21论坛研讨:发帖数706回帖数1267精华帖数0活动设计与反思:提交数93评论数0推荐1班级学习简报:发布数2评论数8优秀作业展示一、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二、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三、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虚构性。游戏的成分、角色、情节、行动以及幼儿玩具或游戏材料,往往是象征性的,比如把棍子当马骑、把树叶当菜吃、让小朋友假装成医生、骑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假装开火车等。四、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检验,才会做游戏。时代、文化、地区、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的游戏归根到底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幼儿的游戏并不是将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幼儿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相近似。五、幼儿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的游戏是非常具体的,表现在游戏一般都有角色、有游戏材料和游戏动作,有游戏内容、情节和语言。游戏角色本身就是具体的形象,如孩子当妈妈时,她头脑中的形象可能就是妈妈。离开了这些具体的角色、内容、情节、动作、语言及玩具或者材料,幼儿的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我再谈谈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二、游戏可以加深宝宝对周边事物的理解。三、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四、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五、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和胆量以及对基本科学现象的认知。六、游戏可以使幼儿认知更多社会角色,了解行为规范。七、游戏可以减少或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增加孩子积极的情绪。《海底世界》这节活动,教师从一开始的情境导入到活动结束,都是老师以自己为主体,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根本没有体现出幼儿是主体,幼儿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参加游戏,担任某一角色,从表面上看,幼儿是在参加游戏,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地玩游戏,他们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这样也就失去游戏的意义。游戏只有充分尊重游戏者的心愿,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所以这根本不是游戏。活动内容分析:一、活动目标确定不够准确。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应注重表现与创造能力。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可见“创造”的重要性。中班幼儿应使用绘画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因此我认为在目标的确定上,应更加注重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二、内容的选择很不错。适合中班幼儿,贴近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创造兴趣。三、活动流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绘画方面的游戏活动要将游戏贯穿于绘画中,并很好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审美力和艺术表现力,让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呢?从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及环节安排来看,教师选用了幼儿喜闻乐见的海底世界,首先孩子们是比较感兴趣的。其次,老师设计了“参观海底世界”情景,让幼儿“开火车”“拍照片”“洗照片”“送照片”贯穿活动始终。从表面上来看,教师设计活动新颖连贯,孩子们也在游戏情境中参与活动,但从活动的过程及每个环节的事实来看,此次活动各环节犹如蜻蜓点水,主次不分,而且缺乏重难点的突破,最为关键的是给孩子们提供的想象空间太少,例如:最后的“洗照片”环节,一方面教师没有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另一方面幼儿在“拍照片”这个重点环节缺少观察,缺少教师的引导,因而最后在幼儿呈现的作品中便缺少创造性的体现。四、教师的提问缺乏艺术性、有效性。一节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与引导非常重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能否拓展幼儿语言表达的范围等,直接影响着一节活动的成败。例如:本节活动中的“喜欢不喜欢”、“漂亮不漂亮”都属于是无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这样的问题有一定局限性,孩子们的观察、想象思维空间只限于老师提供的范画,更不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及思维的开阔。教师可以尝试提问:“你们见过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啊?”等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艺术创作环节教师应给予幼儿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