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必背古诗词200句第一篇:高中必背古诗词200句高中必背古诗词200句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诗经》3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而耳顺。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6、逝者加斯夫,不舍昼夜。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7、言必信,行必果。6、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8、往者不可谏,来者孰可追。屈原《离骚》39、既来之,则安之。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0、朝闻道,夕死可矣。屈原《涉江》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8、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孟子》屈原《卜居》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周易》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4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厚德载物。4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尚书》《老子》1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礼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4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5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1、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左传》16、多行不义,必自毙。《庄子》1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5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5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2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子》2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55、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2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孙子》《国语》5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57、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战国策》善之善者也。24、事前不忘,后事之师。《韩非子》《战国策》5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吕氏春秋》《论语》5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6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不善者而改之。《诗经》2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0、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6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6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9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诸葛亮《诚子书》《管子》100、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6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移居》《孟子》10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70、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杂诗》7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72、尽信书,不如无书。岁月不待人。《礼记》《北齐书》7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10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7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枚乘《尚书见吴王》《淮南子》10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7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傅玄《太子少傅箴》7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05、近住者赤,近墨者黑。司马迁《史记》王籍《人若耶溪》77、失之毫厘,差以千里。10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7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渊明《饮酒》7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10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8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北朝民歌《敕勒歌》8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0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8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论语》83、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10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10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史记》8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11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为鱼肉)1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8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刘向《说苑》班固《汉书》11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8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中之光;老而好学,如乘烛之明。范晔《后汉书》范晔《后汉书》8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