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2.1黑体(hēitǐ)辐射与光电效应(Blackbodyradiationandphotoelectriceffect)黑体(hēitǐ)的模型见图6.1量子假说的实验(shíyàn)根据之一黑体辐射(fúshè)的辐射(fúshè)本领/黑体辐射(fúshè)的实验规律(Theexperimentalresultsofblackbodyradiation)理论公式(gōngshì)这是黑体辐射本领与能量密度的关系Wien公式(gōngshì)(6-5)在低能部分与实验有明显偏差。Rayleigh-Jeans公式(gōngshì)(6-6)在低能段与实验吻合,但随υ增大。而与实验偏差加大,当υ→∞时引起发散(紫外灾难)。Planck公式(gōngshì):显然,当hυ>>kT时,Planck公式与Wien公式相一致,而当hυ<<kT时,Planck公式又演变为Rayleigh-Jeans公式。(练习)Planck的量子假设为了从理论上导出Planck公式,Planck假设电磁辐射的能量只能(zhīnénꞬ)是量子化的,即E=nhυ(n=1,2,3……)h即为Planck常量,h=6.626×10-34J.S(与6-3)式相类似,可得:由即可导出Wien位移定律。/光电效应(ꞬuānꞬdiànxiàoyìng)(photoelectriceffect)1900年,Lenard在Hertz和Hallwachs实验的基础(jīchǔ)上,证明了金属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射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光电效应具有以下(yǐxià)几个特点:(1)光电流的产生几乎与光照同步。(图6.5a)(3)当υ固定时,i随V增加而减小。当V=V0(遏止电压(diànyā))时,i=0。且V0与I无关。(图6.5c)图6.5(d)光电效应的经典(jīngdiǎn)解释(Classicalinterpretationofphotoelectriceffect)估算结果表明,以光强为1μW/m2的光照射到钠金属的表面,要使其中的电子获得1eV的能量(néngliàng),约需107s,这与光电效应中光电流对光照的快速响应(<10-9s)完全不相符合。按照(ànzhào)经典理论,决定电子能量的是光强,而不是光的频率。光电效应的量子(liàngzǐ)解释(Quantuminterpretationofphotoelectriceffect)爱因斯坦光子(guāngzǐ)假说3.光电子初动能仅与入射光频率和逸出功有关,且与频率成线性关系。4.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dāngchū)动能为零时,可得到红限频率:Einstein的光电子假设,遭到了包括Planck在内的不少物理学家的反对,直到1916年Millikan利用V0与ν之间的关系,从实验测得Planck常数,其结果与Planck黑体(hēitǐ)辐射公式中的相等(误差小于5%),这才使光子假设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Einstein因此(yīncǐ)而获得了1921年的Nobel物理学奖Millikan则获得了1927年的Nobel物理学奖。光谱(Linespectraofatom)光谱是光的频率(pínlǜ)成分和强度分布的关系图,它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光谱的分类: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光谱,发光机制也不尽相同。根据波长的变化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1.线光谱:波长不连续变化,此种为原子光谱;2.带光谱:波长在各区域内连续变化,此为分子光谱;3.连续谱:固体的高温辐射。光谱是用光谱仪测量的,光谱仪大致由三部分组成(zǔchénɡ):光源,分光器(棱镜,或光栅),记录仪。(参看图6.7)测量(cèliáng)光谱的示意图1、巴尔末线系(可见光区)氢原子光谱(guāngpǔ)的特点:图6.83、里德伯公式(gōngshì)1913年,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核的存在,但是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情形如何,却没有一个合理的模型,如果设想电子绕核运动,便无法解释原子的线光谱(guāngpǔ)和原子坍缩问题,经典理论在讨论原子结构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1)不能解释电子轨道运动的稳定性。电子作轨道运动具有(jùyǒu)加速度,要向外发射电磁波,电子能量逐渐减少,最后电子将落入原子核中。(2)不能解释为什么原子光谱是线状的。电子作轨道运动,由于发射电磁波,能量逐渐减少,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应逐渐改变,原子光谱应为连续谱。1913年,年仅28岁的玻尔刚从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就来到卢瑟福实验室,他认定原子结构不能由经典理论去找答案,正如他自己后来说的:"我一看到巴尔末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