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复习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复习计划篇1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又迎来了后期的复习工作,为了使复习工作全面、系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1、基础知识:(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2)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3)根据要求写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4)熟记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2、阅读:(1)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2)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3)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5)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习作:(1)能能按一定的顺序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2)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二、复习措施:1、教师要再次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复习作业要精而准,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3、对于句式的训练,要多让学生见题,达到熟能生巧。对于阅读和作文,可以课内讲,课外练的方式。4、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的心理,树立信心。三、复习方法:1、要注意个别指导,采取以生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个别学生还要加强教师个别指导。2、要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复习重点。四、实施步骤:复习定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单元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2、第二阶段,以字、词、句、段、篇、习作为单位,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总之,力求在师生、生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复习计划篇2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7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18名。该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像于伟铭、侯晶蕾、黄陈洁、谭杰等。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堂学习能力较弱。如尹梓鑫、李子建、谭祖红、谭罗林、李朵林等。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学习较为努力,目前在低年级段班级学习成绩较平均。二、复习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三、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四、复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五、复习的具体措施1.面向全体,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的计算的复习,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速度,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在复习巩固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