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99年全国生物高考第23题的剖析.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1999年全国生物高考第23题的剖析.docx

对1999年全国生物高考第23题的剖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1999年全国生物高考第23题的剖析(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林荣坤)1994年生物高考第23题如下: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A.♀:♂=1:1B.♀:♂=2:1A.♀:♂=3:1B.♀:♂=1:0这是一道没有超纲的好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方面起了很好的检测作用。如果粗枝大叶审题,极易错选A。笔者在高中生物综合复习过程中,曾将此题单独作为考题,结果答对率仅为12.87%。问题的关键是,XX型的蝌蚪在外界条件作用下转变成一只雄蛙,那么这只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否发生改变呢?其实,大家都清楚:受精卵(合子)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合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决定性别的内因,它在受精作用完成时就确定了。性别分化是指合子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雄性或雌性性状分化和发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外界条件符合正常性别分化的要求时,就会按照遗传基础所规定的方向分化为正常的雄体或雌体。如果不符合正常性别分化的要求时,性别分化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偏离遗传基础所规定的性别分化方向。某些蛙类,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Y和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温度下发育时,雌雄比例大约为1: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温度下发育时,不管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怎样,将全部发育成雄蛙。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XX型的蝌蚪在高温下发育成雄蛙,但是,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仍是XX,产生的精子均含X染色体。所以,高温只能改变蝌蚪性别发育的方向,并不能改变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利用性反转的个体作亲本,与未反转的个体杂交产生单性后代,这在农业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葫芦科植物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例如,黄瓜在发育早期施用大量氮肥,形成雌花的数量就会显著增多;在连续不断的光照的条件下,几乎全部开雄花;如果光照时间缩短,雌花的数目就增加;若低温和8小时光照结合起来,雌花就占绝对优势;如果晚上的温度低至10℃左右,就形成较多的雌花。上述可以说明,在葫芦科植物里,丰富的氮肥、短日照和低的夜晚温度有利于雌花的发育。蜜蜂可分为雄蜂、工蜂和蜂王三种。受精卵可发育成蜂王和工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可以发育成正常的雌蜂(蜂王),也可以发育成不育的雌蜂(工蜂),这取决于营养条件对它们的影响。如果受精卵形成的幼虫,只在它们生活的头两、三天以蜂王浆为食物,随后以较粗劣的饲料乳糜(蜂蜜和蜂粮的混合物)为食,这些幼虫就孵化为工蜂。它们的身体比正常母蜂小,生殖系统萎缩,不能与雄蜂交尾。若在整个幼虫期间全以蜂王浆为食物,幼虫则孵化为蜂王。它比工蜂大而且是能育的。在这里,营养条件对蜜蜂的性别分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