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禁烟倡议书2023年禁烟倡议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需要使用倡议书的事情愈发增多,倡议书本身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有关人员可以表示响应,也可以不表示响应。你所见过的倡议书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禁烟倡议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23年禁烟倡议书1全体老师、同学们: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烟者达3.5亿,被动吸烟人口达5.4亿,中国每天有__人因吸烟而致病死亡,每年死于直接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数高达110万,惊人的数字值得我们警醒。据统计我国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学生们拥有健康的体魄,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不应成为“被温水慢煮的青蛙”,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一起行动起来,倡导文明的新风,让教室、宿舍、操尝卫生间等所有场所不再乌烟瘴气,让烟蒂、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1.从我做起,营造无烟校园环境。严禁在宿舍、教室、卫生间、餐厅、操场等校园公众场所吸烟,自觉远离烟草,倡导健康生活;2.坚决不接受敬烟,并劝阻他人吸烟。自觉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坦然拒绝别人的敬烟,如果看到他人吸烟,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请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劝诫;3.主动禁烟,做禁烟表率。主动参与禁烟,给身边同学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更要积极参与禁烟工作,学习禁烟知识,让你的家人和同学、朋友明白吸烟的'危害,让更多的人远离烟草;4.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无烟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学校是文明建设的窗口,师生是文明精神的传播者,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托,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拒绝烟草,珍爱生命,倡导文明,共创一个没有烟草危害的清新的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2023年禁烟倡议书2亲爱的同学们:烟草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烟草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控制吸烟、预防疾病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学校控烟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校性的禁烟活动,建设无烟学校,是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学校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具体行动。学校是健康场所,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同学们拥有健康的体魄,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不应成为“被温水慢煮的青蛙”,为此我系学生会向全院同学发出倡议,一起行动起来,坚决摒弃吸烟这种不文明行为!一、从我做起,自觉远离香烟,营造无烟校园环境。请勿在宿舍、教室、卫生间、餐厅、操场等校园公众场所吸烟,自觉远离烟草,倡导健康生活。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诱惑,坚决不接受敬烟,提倡互不敬烟。自觉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坦然拒绝别人的`敬烟。三、积极参与禁烟宣传。如果看到他人吸烟,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请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劝诫,让更多的人远离香烟。四、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无烟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学校是文明建设的窗口,大学生是文明精神的传播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托,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拒绝烟草,珍爱生命,倡导文明,共创一个没有烟草危害的清新的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使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不再“乌烟瘴气”,让烟蒂、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努力营造一个清新美好的校园环境,维护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无烟校园,争做文明的“电院人”!机电工程系学生会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2023年禁烟倡议书3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烟者达3.5亿,被动吸烟人口达5.4亿,中国每天有人因吸烟而致病死亡,每年死于直接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数高达110万,全世界每年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惊人的数字值得我们警醒。学校是一个绿色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为树立和展现我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设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校长室向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发出倡议--“构建无烟校园,共享美好生活”。1.认真学习控烟知识,支持控烟工作,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自觉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2.主动参与禁烟,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3.老师强化保护他人健康的意识,不在教学区、校园内等公共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