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卫人的科研素养被疫情搅扰的这个夏天,成为南通大学公卫学子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体现担当作为的“志愿服务大假”——该院暑假参与疫情防控的学生7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面对疫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暴发之后的被动反应和仓促应对,而应该未雨绸缪,在社会应对突发疫情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鞠院长眼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医学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公卫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型。事实上,以本为本、研本互动、强化实践,建立适合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正是通大公共卫生学院“十年磨一剑”交出的公卫人才培养答卷。以本为本,守护高教根本“本科生获院士指导?以前不敢想。去年,学院为我们创造了与李院士线上交流的机会,更让李院士在线聆听了我们的项目汇报。”至今一直令医检171班秦XX感到激动和自豪的,是去年10月22日与李院士的一场亲密交流。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院士应邀以视频连线方式对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项目《从我,到我们》做专题指导。项目汇报人正是秦XX。四十天后,该项目在竞逐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时,一举摘得金奖,实现学院在此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预防医学181班戚XX也是该项目团队的成员。她在回顾已经走过的三年通大生涯时感慨:“学院领导们的顶层设计、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团队同学的信任理解,让我更有底气、更自信地走向赛场,也为我今后的专业研究指明方向。”戚同学所说的学院顶层设计,在副院长李副院长的解读中被浓缩成三句话,那就是:变学术资源为教学“天团”,接续人才培养;变师生授受为师生合作,促进教学相长;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升创新意识。而这三句话,在今年刚结束通大八年本硕生涯的郁XX身上,已经留下受益终生的“成长印记”:大二时,她协助学院做些学生竞赛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过程中跟随褚老师走进实验室,初步接触科研工作。到了大五,她又在褚老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一作”身份发表。郁XX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通大求学的八年,老师“一对一”带教和指导,让她在科研启蒙阶段就认识到:做学生要立足专业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做学问要不惧挑战脚踏实地,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从大学新生到科研工作者的蜕变。“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纲举目张。”李XX坦言,创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通大公共卫生学院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落笔、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绝好契机。时间回溯到2009年9月。彼时,该院正式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作出改革现有本科生培养模式、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通盘设计。如今十二年过去,该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任务,以朋辈教育为路径,以教学相长为目标,狠抓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很好地发挥了“以本为本”作用。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该院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双入选。研本互动,催开科研之花将“研本互动”打造成学生第二课堂,助“学术小白”成长为“学术大咖”,是通大公共卫生学院近十年最为师生称道的创新育人之举。所成立的研本互动指导中心,也因此被称作是该院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器”、“助推器”。研本互动,顾名思义就是强化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学术互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本科生支撑研究生——通过“一对一”指导服务实现传帮带,让本科相关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动手能力,最终推动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本互动过程中,本科生起初的科研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充分参与其中,但至少有了接触课题组的机会,能够结识一些优秀的学姐学长,跟着看,带着干,慢慢也就凝练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郁XX以自己为例,讲述了她大二加入研本互动时只能帮学姐学长做些简单的问卷和录数据,后来慢慢学习撰写项目申报书、结题书甚至课题组论文。2018年本科毕业当年,更是生平第一次完成了从样本病例的收集、提取到数据分析的全套工作。她说,研本互动帮她制定了明晰的学业规划设计——“入学教育走进科研”、“科研引导项目储备”、“撰写论文角逐竞赛”、“成果创新考研升学”——不仅提升了她的科研能力,更坚定了她继续做科研的信心。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郁XX确定分子流行病学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三年,她不止于专注个人科研,还主动扛起师姐的担子,带着本科的学弟学妹们做课题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