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三明治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1+1+1+1”的厚“三明治”课程和“1+0.5+0.5+0.5+0.5+1”的薄“三明治”课程两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养途径的改革,带动学校的专业整体适应社会,进而使学校总体主动适应社会。【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三明治”课程订单教育校企共同体一、“三明治”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1.高职教育特征。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进行界定,首先必须明确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根据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新版“罔际教育标准分类”,高等职业教育(5B)属于第五级教育中的“更加定向于实际’1: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的教育类型,'J普通高等教育(SA)相对。①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层次的高等性。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趋前、工作内容多么具体、动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须通过专科层次的教育才能获得,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二是类型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_k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三是人才的技术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依靠四种人才: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技术犁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我国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指从即定教育思想出发,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对培养过程样式的构造以及其运行方式,它在实现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与规范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它回答了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②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反复循环、不断提升中动态运行的。我网2008年4月开始的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A‘培养’l:作评估设计的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等具体指标。③在这一系列指标指导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l:普遍采用“在校学习和在校实训两年半,然后校外实习半年”的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卜是“2.5+0.5”的[理论一实务]模式,这严重偏离了学生认知规律,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不了解行业,岗位特性的情况下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学生也难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缺乏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学生是盲目的,实际上这种了解是难以在暑假短暂的实习中了解的,当学生在最后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发现了白身知识能力技能的缺失后,学习的过程已经中断了,所以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构建我国高职“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1.三明治课程的内涵。英圈“T读交替”的“三明治”(SanrlwichProgram)式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南桑得兰特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试行,由于该课程安排通常采用『理论一实务一理论1或『实务一理论一实务1办式进行,形式卜.很像j明治,所以也称为“三明治”课程。“三明治”课程现已深受学生和企业界的欢迎,这种交替学习的模式,由于成效良好,课程安排方式因此也逐渐多样化。④2.“三明治”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分为三个层次的改革,其中,第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是培养途径的改革,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局部适应社会的表现。“三明治”(SandwichProgram)式人才培养模式融理论与实务于一体,是学校总体主动适应社会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实务T作的体验,以建一瓿踏实的基本能力而设计,较好地适应了学生认知规律,反过来又能指导第二层次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校的专业整体适应社会;并且最终带动第一层次的伞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校总体主动适应社会。因为实施“j乏明治”课程,我同高职教育在学制,¨I『以延长为4年,在模式可以根据专业等因素再分为厚“鼍明治”课程和薄“三明治”课程两类:一是厚“三明治”课程。厚“i明治”课程采用“1+1+1+1”模式,即第一年学生在校学习,按照不同的就业取向分成小的班级;第二年到企业实习,应该说明的是,学生实习的场所或部门必须与学生本科符合(如商科学生在商业机构实习,T科学生在‘刚k机构实习),学习者的实际’r作应经过学校审核,确定其适合于所学专业,与本专业无关的一I:作经历,不能作为“三明治”的组成部分;第三年,学生蚓学校学习;第四年,学生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薄“三明治”课程。薄“j明治”课程采用“1+0.5+0.5+0.5+0.5+1”的模式:即第一年学生在校学习,按照不同的就业取向分成小的班级;学生在前2年中,每年分为2学期,每年中1个学期在学校学习,1个学期在工厂接受训练,第4年分为3个学期,学生都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