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架构的高校师生交流平台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S架构的高校师生交流平台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

S架构的高校师生交流平台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B/S架构的高校师生交流平台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是通过课堂、办公室等实体场所来实现的,这种方式通常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一种基于B/S架构的高校师生交流平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师生交流平台,可以提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功能。另外,通过高校师生交流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成为了必要的教育手段,高校师生交流平台也成为了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本研究的开发与实现,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基于B/S架构的高校师生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对高校师生交流平台的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确定其功能、性能、安全等需求。2.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案,包括前端技术、后端技术、数据库等。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和技术选型,进行系统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框架、系统结构、系统流程、数据流动等设计。4.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代编程实现,包括前端页面设计、后端服务端编写、数据库设计及接口编写等。5.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等,保障系统的质量。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设计与实现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高校师生交流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选型,确定系统的整体框架。然后,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实现,并对系统进行测试,保障系统的质量和性能。最后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等方式,对系统进行评价和改进。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时间为半年,计划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一个月):需求分析和技术选型,在对高校师生交流平台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案,包括前端技术、后端技术、数据库等。第二阶段(两个月):系统设计和实现,进行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和细节设计,然后实现相应的前端页面、后端服务端编写、数据库设计及接口编写等。第三阶段(一个月):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等,保障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第四阶段(一个月):系统评价和改进,对系统进行评价和改进,并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等方式,优化系统。五、参考文献:[1]ROHANS,IMOGENEK,ETAL.APlayfulApproachtoStudentEngagementinOnlineDiscussions:AnExploratoryCaseStudy[C].Proceedingsofthe21stAnnualConferenceoftheAustralasianAssociationforEngineeringEducation,Sydney:AustralasianAssociationforEngineeringEducation,2010:975-983.[2]Holmberg,C.(2014).TheRoleofthePersonalLearningEnvironmentinKnowledgeManage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KnowledgeSocietyResearch(IJKSR),5(3),20-29..[3]Abed,M.A.,&Al-Qtaishat,F.T.(2013).TheEffectivenessofUsingBlendede-LearninginImprovingAcademicAchievementfromtheStudent's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structionalTechnologyandDistanceLearning(IJITDL),10(7),67-76.[4]Gikandi,J.W.,Morrow,D.,&Davis,N.E.(2011).Onlineformativeassessmentinhighereducation:Areviewoftheliterature.Computers&Education,57(4),2333-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