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知识框架小数加、减法(例1、例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例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例4)二、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1、本届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北师版的教材教学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加法和减法,会在元、角、分的情景下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算理。在这基础上,本单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懂得把计算结果化简。2、在本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学生就已经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单元让学生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并正确进行计算。3、本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学生已经学了整数运算定律,本单元主要是将整数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推广到小数中应用,让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三、本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灵活简算。五、本单元评价要点1、能准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2、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准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3、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复习目的:通过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二、复习形式:1、分章复习。对全章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三、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内容,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小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这五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四、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小数的认识1、本历整理与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2、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熟练的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在生活中应用。复习重点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复习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第二部分:数的运算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乘除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的发展与完善。2、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复习重点1、能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复习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三部分:空间与图形1、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特征。知道平移、轴对称的特性,并会平移及画轴对称图形。2、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重点1、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特征。2、知道平移的特性,并会平移及画轴对称图形。复习难点会平移及画轴对称图形。第四部分:复式条形统计图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2、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能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复习重点1、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五部分解决问题1、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解决鸡兔同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