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除夕的故事除夕的故事[推荐]除夕的故事1小时候,妈妈经常会买几个咸鸭蛋吃。记忆中每次吃鸭蛋时,妈妈总会用筷子敲去空壳的那一头,用筷子插进去,“吱…”一声,红油就探出头来,妈妈总是把蛋黄挑出放入我的碗里,自己则吃掉剩下的蛋白。时间久了,我认为蛋白很好吃,要不然为什么妈妈总是吃的津津有味呢?有一次,我趁妈妈不注意时,用筷子夹了一小块蛋白放入口中,还没有嚼就吐了出来,像豆腐一样软软的,还十分咸,一点也不好吃。但为什么这么难吃,妈妈还吃的很香呢?难道妈妈品尝不出咸味吗?这个问题在我小小的心里发了芽。一次,姥姥中午在我家吃饭,妈妈准备了几个咸鸭蛋,在餐桌上,我看见妈妈把蛋白全部都放入了自己的碗里,把黄红色的.蛋黄分别放入我和姥姥的碗中,姥姥用筷子挡了一下,把蛋黄放入了妈妈碗中,自己则夹过来所有的蛋白并说:“你不知道我最喜欢吃蛋白吗?”吃饭时,我抬头看了看姥姥,她和妈妈一样,吃的津津有味,妈妈也想把蛋白夹过来,但都被姥姥挡住了,我忍不住发问:“蛋白真的那么好吃吗?你们吃着不咸吗?”但姥姥笑着说他最喜欢吃蛋黄了,妈妈也微笑着点点头。慢慢长大了,我明白了,在餐桌上,天下的每个母亲都是“喜欢”吃蛋白的,就像妈妈和姥姥,她们都把美味的蛋黄留给自己,同时也是把爱给了子女。以后,每当我想起小时候在餐桌上的这件事,感觉爱在心头绽放,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就像阳光洒满大地,就像小溪汇入大海。餐桌上的这件事,让我懂得了母爱。除夕的故事2除夕之夜,我们吃完了热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广告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神奇的故事,叫"除夕的来历"。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的后山有一只害人的怪兽叫"夕"。每到除夕之夜它就会下山害人,"老妈,夕阳在天上,咋会长在山上害人呢?"我说,妈妈说:"‘夕’是指一只怪兽,不是夕阳。"我说:"哦,知道了。"然后妈妈就接着讲故事了。有一年除夕夜里,人们都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个村子到城里去避难,这时,来了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说:"光害怕自己被‘夕’吃掉,还不如齐心协力吧‘夕’赶走。夕最害怕火光和响声。"大家听完后,纷纷在家里摆了一些青竹,然后点燃,青竹噼里啪啦的响着,"夕"果然被吓跑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光辉灿烂,我们做为祖国的下一代,应该把我们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除夕的故事3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除夕的故事4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了。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