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之赏析:儒道释山水 出入亦关情.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山水诗之赏析:儒道释山水 出入亦关情.docx

李白山水诗之赏析:儒道释山水出入亦关情.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山水诗之赏析:儒道释山水出入亦关情内容提要:“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山水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当然也在不同方面,不同时代,反映了作家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时态风世。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山水诗的多数作品,也和其它题材的诗歌一样,在观照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又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或遁迹弃世,或乐山乐水等远离正统法门之外的超然情趣,同理,李白的山水诗也是这样。总之,一句话,李白写山水诗并不单纯写山水,李白的山水诗是难以脱离社会生活的窠臼的。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思想艺术时代自我意识在中国古代,由于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仕风传统,山水似乎与历代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山水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当然也在不同方面,不同时代,反映了作家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时态风世。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山水诗的多数作品,也和其它题材的诗歌一样,在观照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又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或遁迹弃世,或乐山乐水等远离正统法门之外的超然情趣,同理,李白的山水诗也是这样。在中国古典典籍中,对于山水描写和赞美的章篇语句多得不胜枚举,有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有庄周“心任萍逐,水击三千里缈空乎高山止”的任达;有荀况“经天者纬山川之莽苍,知人者锐乎万物而成矩”的自信……这些都是关乎山水诗的萌芽之作。然而,所谓真正山水诗的初制形成,则首先由曹操、陶渊明等努力建构,进而作为一种诗歌类型发展至二谢而日臻完整、始具规模,再沿进及李唐王孟,又及盛唐李杜,则体有多变,文质兼胜且完善成熟。而李白的山水诗则更是古今历来山水诗中的奇葩。“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提及其山水诗,则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李白嗜爱山水,竟至于沉醉,乐极,“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甚至达到“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望庐山瀑布》其一)的痴迷程度。李白的山水诗,约莫有百余首,有继承庄子散文意境宏阔、浩渺奔放的浪漫主义传统的放浪诗作;有借鉴陶元亮融情入景的园田诗作;有袭二谢余风,而意境结构日渐佳境的山林诗作。李白很敬佩、赞慕二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谢公宿处今尚在”和“脚著谢公屐”(《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及“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可以看出。另外还有与王孟等初唐山水诗人风格相似的意画诗作,还有游仙缥缈入天地山海的意念诗作等等。由此可见,李白山水诗的丰富多彩与绮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李白的山水诗作具体的赏析:(一)思想内容:意欲治国济天下,却阻仕挫作谪仙李白在经历其人生前期的初次漫游——蜀中漫游之后,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于开元二十四年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和求仕的时期。在历经十六年的艰辛游历后,李白才终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而被玄宗征召录用,然而正当他自认为可以一展平生抱负时,上层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黑暗却给了他重重的一拳,他的安邦济世的理想落空了,这也给早年存在于他脑海中的儒家正统的入仕报国的信仰打上了问号。后来当他遭到统治集团的排挤之后,他带着满怀遗憾和失望离开了长安,从而又将其对于理想的怀念和对于现实的不满寄托在了山山水水之间。其实按照儒家的观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要根据人生的“遇合”来决定行事方针的。李白的“出世”与“入世”,决定于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需要,“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商山四皓》),“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出则平交诸侯,遁则以俯视巢、许。朱绂狎我,绿萝未归,恨不得同栖烟林,对坐松月”(《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纵观李白一生,他始终在追求,却又多次受到打击,从而使得主导其人生的儒家思想夹杂了道家与佛家的思想,难怪清人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⑴此外,“谪仙”是李白初到长安时贺知章送给他的,但恐怕李白自己也万万没想到在几经沉浮之后,这个词竟成为他的一生的形象概括。另外再说,抛却李白的山水诗中社会历史和经事观念,对于中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是李白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内容。李白把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作为平生一大追求。李白自幼喜爱山水,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大鹏是李白的化身,他要实现他那伟大政治抱负,使祖国更加兴盛。他那“视三山”、“观五湖”、“抚四海”、“吞八荒”的魄力,既表现出他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