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整理版.docx
上传人:猫巷****正德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黄河颂》教案整理版.docx

《黄河颂》教案_6.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模板汇编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为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四、内容探究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五、小结课文六、欣赏音乐《黄河颂》第二课时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二、学唱《黄河颂》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六、课后作业:弹性练笔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3.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七、板书英雄的气魄英雄的故事黄河颂英雄的体魄英雄儿女《黄河颂》教案篇2导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目标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2.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3.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导学思路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导学过程一、心理准备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二、整体感悟(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1)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2)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3)轻声试读几遍。(4)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4.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三、自主思考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四、合作探索1.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2.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3.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