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业务培训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业务培训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业务培训制度1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创建学习型社区,特制定本制度。1、参加人员:社区服务站全体工作人员。2、培训分类:岗前培训及岗位培训。岗前培训针对所有新从事社区服务站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岗位培训针对在职工作人员。3、培训形式:采取服务站集中学习与工作人员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学习由服务站站长主持,或可采取轮流主持形式。个人学习由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工作内容等相关情况自行学习。4、培训时间:参加区、街组织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学习,每年不少于48学时。社区组织的集中学习每月组织1—2次,建议安排在每月月初及月中。个人学习每个工作人员每周学习时间应不少于3小时(来自:小龙文档网:社区业务培训制度)。5、培训内容:(1)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文件;(2)社区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的理论、业务知识、经验等;(3)上级的近期重要工作部署;(4)其他对作好本职工作、提高个人素养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知识。6、培训要求:(1)建立服务站工作人员学习考勤制度,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事后认真补课。(2)每一位工作人员需记录学习笔记,每季度检查一次学习笔记情况。(3)学习期间保持学习纪律。对于经常无故不参加学习人员,予以适当惩罚。7、培训方式:要理论联系实际,统筹安排学习计划。社区干部半年要写出一篇学习心得或工作、社区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报告。8、社区服务站每半年召开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9、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岗位系列培训,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10、社区学习内容和发言讨论情况作好相关记录。业务培训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市直机关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加强培训费管理,节约培训费开支,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和《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培训,是指市直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直机关,是指市委各部门和部门管理机构,市政府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中院,市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下简称“各单位”)。第四条各单位举办培训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实行单位内部统一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培训质量,节约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第二章计划备案和预算管理第五条建立培训计划备案和预算管理制度。各单位制订的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名称、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参训人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党委)会议通过后,报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批准后按计划施行。第六条年度培训计划及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培训及调整预算的,需按程序报批后实施。第七条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应于每年3月1日前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备案。第三章开支范围和标准第八条培训费是指各单位开展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其他费用。(一)住宿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租住房间的费用。(二)伙食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用餐费用。(三)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培训场地费(指用于培训的会议室或教室租金)、讲课费(指聘请师资授课所支付的必要报酬)、培训资料费、交通费(指用于接送以及统一组织的与培训有关的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以及现场教学费、文体活动费、医药费以及授课教师交通、食宿等支出。第九条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综合定额标准如下:单位:xxx元/人天本地参训人员不安排住宿;工作人员除必须住宿的,一般不安排住宿。综合定额标准是培训费支出的上限,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上述天数含报到撤离时间,报到和撤离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天。第十条讲课费执行以下标准(税后):(一)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实际讲授课2小时以上,下同)最高不超过1000元;(二)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20xx元;(三)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