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员工建议书员工建议书十篇员工建议书篇1:以下是我根据采购一组与二组,现管理模式与作业方式,做出建议,如有错误之处请指出,我会及时更改并学习。以下若有不清楚地方,我会当面做出解说。针对现家具成本物控管理分部现状,对物控管理方面做以下建议:(一)、家具一、二厂采购员合并,所管物料重新分配(附表1)。物控组可按材料订制方式分为:非标组和常规组。1、常规组:主要工作是:统筹一二厂的常规物料,相同物料,全部调至同一仓库,以用量少的仓库,材料调至用量多的仓库,统一调整。2、非标组:主要工作:物控员根据料单,把非标材我们的规格型号输入进报表。采购员根据报表,转化成采购订单,下采购订单给供应商,跟进其交货,质量等问题。优点:1、可以减少仓库库存,减少因同一物料,因需要在两个仓库备货,而造成公司库存的积压。2、资金占用:减少库存,可使流动资金的增加,公司利润增加。3、提高人员的有效使用:物料的从新分配,可减少因同种材料需两个仓库管理,而造成人力的浪费(附表2)。(二)、人员的分配:(1)、常规组:拟定物控组长1人,采购员7人,常规物控员2人,预备1人。(2)、非标组:拟定物控组长1人,采购员2人,非标物控员2人。根据材料类别、主副,把材料分为:主材:柜身板材类、封边条、铝材、实木类。副料:五金、化工(包含热容胶)类、工具、非标材料。常规物料具体工作分配(如附件附表1),人员分配根据两种方式:(1)、一二厂物料同家供应物料统一,同家供应商供应的物料统一同一采购员采购。优点:1、可以减少因最小送货量,与最小生产量问题,使材料不能按时,按要求送至我司,平恒并减少我司与供应商间接产生费用(如因需配合我司增加了送货运费,或者减少因我司急需而产生的自提费用(例:附表2))。2、因配合我司达不到最小订量,而产生成本增加,从而下年,提高单价,间接减少我司利润。3、可以间接安排供应商的生产情况。还可以因同家供应商,需两个采购员跟,减少我司人员的浪费(例:附表2))。(2)、同类别材料,统一采购员负责。优点:在工艺改进,质量问题,淘汰替换等情况,采购员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及时调整供应商的生产情况。并与车间沟通,材料问题,用其它同类材料替代生产,以免造成车间因质量,工艺等问题,停工、待料。(例:附表2)非标物料人员工作分配:个别供应商,既有常规又有非标,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如果常规与非标采购量较少,划为同一采购员跟进,物货配送,以非标为主,常规据供应商,要求最低送货量,配送至所需仓库。减少因最小送货量问题,使非标材料推迟。2、如果常规与非标采购量较大,则常规与非标分开为两个采购员,各自负责。(3)、物控员主要工作。常规物控员:1、做预警提醒采购仓库库存量,提醒采购材料应及时回厂。2、当接到工程、外贸批量单分析用量,做用量表给采购员以便采购做计划以外备料,并与计划组、生产部沟通,通知采购员材料回厂时间(减少盲目备造成欠料或爆仓)。非标物控员:1、把非标物料录入报表。2、当采购员所接非标材料订单无法生产,及时与下单员沟通更改并变更交期。(三)、一二厂物料报表,由我部物控员,统一成同一表格。现一二厂,各个仓库一份报表,造成报表杂乱,格式,数据不统一,采购员在分析数据,不能全面的做以分析,而要同时调用几个仓库表格的数据。优点:可以使采购员更直观的查看自已所负责的材料,避免因报表多而漏看、漏分析、造成生产欠料。(四)、设备、工具,统一同一采购员并统一入同一仓库。优点:一厂设备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使一二厂的工具配件有效合理使用并减少因同种工具两个仓库,同时存在又因用量少,而造成积压呆滞(例:附表3)。员工建议书篇2一、案情事实20xx年4月19日饮品部一员工在公司群中公开发布因辞退产生纠纷欲诉诸法律手段解除的申明。该员工因违反我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而被公司的辞退。针对此类事件,法务部发出以下法律建议:二、我公司在此类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事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1、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程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2、未及时收集、保存劳动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证据3、我公司相应规章制度并未在新郑市总工会进行备案4、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辞退劳动者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产生支付责任。三、法律建议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时,用人单位可依法单方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且不用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公司在根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待适用的规章制度能够被法院采信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为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规章制度要满足以下条件,且举证责任在公司:(1)规章制度需内容合法、具体明确;(2)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董事会等权力机构通过民主程序通过制订;(3)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