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范文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范文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docx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范文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范文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精选5篇)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在高适的回忆中,他曾三回梁园,三上黄鹤楼,三入长安,两下扬州,每一次的前往与离去都见证了李白、杜甫、李龟年、哥舒翰等唐代群贤各自的人生转折,以及潼关之战、安史之乱等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精选3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篇一: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光制作就花了3年时间。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李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前,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和他写的诗歌。李白才华横溢,年轻时也渴望为国效力,做出伟大的成就,但因出身家庭的原因,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也没能获得伯乐的赏识和举荐,所以他变得放荡不羁。李白有点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虽然他在个人生活中处理得不太好,但他却毫不掩饰自己的才华。电影中除了豪爽的李白和沉稳的高适,还有灵活的杜甫、勇敢善战的郭子仪、文武双全的王维和能写狂草的张旭,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李白醉酒后,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了将近酒。在这一刻,他想象着和好友一起乘着白鹤,飞入星河,飞入诗词的世界,感受诗词的浪漫。那个时刻,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看电影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之前那些难以背诵的古诗,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竟然都能想起来,而且背得非常熟练!这可能是因为电影将古诗实景化了。如果我们能将要学习的古诗都制作成这样的动画片,让我们边看边背诵,肯定会事半功倍。电影导演谢君伟说:“长安代表着理想,三万里代表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无论对电影中的李白和高适,还是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都是如此。”整部电影从高适弃守云山城,退守芦水关开始,通过老年高适对李白的回忆,展现了壮美的大唐盛景以及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画面一转,展示了高适和程公公巧妙使用计谋夺回云山城的情节。走出影院后,我仍旧陷入故事中,那些画面仿佛还在我眼前。这部电影真值得一看,我强烈推荐!篇二: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我四年级才学习的一首唐诗。今天小姨带我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主人公高适吟的第一首诗便是这一首。长安三万里讲述的是高适和李白这对知己的故事,在文学创作上,他们更是知音。高适出生官宦人家,后来家道中落。他志向是参军报国,领军打仗,把高家枪法传扬下去。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每日苦练枪法,最后被封为中辰大将军,他是唐朝唯一一个封侯的诗人。他一身结交好友无数,除李白外,还有王昌龄,杜甫,王维等等。而荧幕中的李白一生飘逸洒脱,随性而活,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豪迈奔放的诗歌,比如将进酒,当时的电影屏幕五光十色,配上抑扬顿挫的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真是一种享受呀。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喜欢高适这种谦虚,坚韧不拔的性格。他没有因为取得战功而自高自大,也没有因为穷困潦倒而自暴自弃。在戍边卫国的同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我觉得我应该学习高适的那种勤奋认真,执着向上的精神。遇到困境,不气馁,取得成绩时,更不能骄傲。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高适和李白,两种性格,两种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才气,各有各的命运。电影在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高适的马鸣声中落幕了。我也带着满脑子的唐诗回家了。今后我可要好好学习唐诗呀,好好感受大诗人们才华和情怀。篇三:长安三万里观后感600字昨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我们跟随高适的脚步,一起见证了盛唐经过安史之乱后,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这部影片主要从高适的视角讲述了他与李白相识,成为好朋友。后又因为他们各自要追寻的梦想,经历了许多分别和重逢。直至安史之乱开始,李白投靠永王,但因永王叛乱,李白被扣了一个叛国的罪名,沦为阶下囚。而此时的高适,已经成为了节度使。看完影片,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很深:高适来到长安,他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找官员,希望自己能被举荐,但多次遭到拒绝。最后一次被赶出来时,他的诗被风刮走了,刮了很远很远…在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想入朝为官,希望自己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高适也不例外。我看着他一次次敲门,一次次被拒,直到他诗册被风吹走。我知道,他的梦想破裂了。我真为高适感到惋惜啊!一个能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千古绝句的诗人,却一次次地被拒之门外。看影片前,我对高适有很大误解我认为他为了自己的仕途,连自己的好友也不伸出援手,真是可恨!因为当时的李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又受到了永王的诚挚邀请,他便投靠了永王。而且李白并不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