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理解性默写范文大全第一篇:《论语》理解性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8.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14.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1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1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的正确态度是:17.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18.“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19.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2.《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3.写出《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4.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七年级(上)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6、《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7、《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10、《观书有感》中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1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是: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12.《西江月》中描写丰收在望的句子是:大雨将至:13、《天净沙秋思》:①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14.《钱塘湖春行》描写早春禽事(莺歌燕舞的景象)的句子: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1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七年级(下)1、《木兰诗》①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②描写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④概括木兰匆忙奔赴战场的句子:⑤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2、《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3、《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4、《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5、《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6、《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7、《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8、《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9、《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10、《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1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回答)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①描绘桃花林美景:②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③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④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句子是:⑤出自本文成语2、《陋室铭》①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②描写“陋室“环境之致:③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④表现陋室主人生活之雅:⑤用类比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