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8、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二)过程与方法: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新课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视频:看图听声说感受)二、成因、背景、作者简介:同学们看完视频,感受颇深,那么你一定很好奇这样的奇观是如何形成的,请一位同学来告诉你吧。(请生看课件,一人大声朗读)天下奇观——钱江涌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它又有何渊源呢?(请另一生接着介绍)南宋观潮盛事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是谁把这壮观的景象记录了下来呢?对,周密,简介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词人,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有《武林旧事》、《草窗词》等。《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1.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理解难句,积累词语。(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2)解释下列词语(多媒体显示)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指导。2.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3.多媒体显示文章译文,学生共同评点。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文章的文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检测学习效果1、找同学读课文。2、找同学背诵课文。二、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课文围绕观潮写了几幅图?明确:第一段写潮水汹涌图;第二段写水军演习图;第三段写吴儿弄潮图;第四段写游人观潮图。(小组讨论,力求总结的又简洁又全面)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题,加深内容理解。1、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找生大声朗读第一段,生思考探究,师点拨)选两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补充。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自由赏析: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看图猜文:用文中的句子或短语概括你所看到的画面(课件24—35)师小结:作者正是看到了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发出了“天下之伟观也”的由衷赞叹!2、水军演习的动人场景表现在哪里?(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学生讨论探究,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学生自由赏析:请以“我看到一场()的水军演习图”的句式品味此段。(请在文中寻找到信息)3、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学生探究: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