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村科普工作计划-推荐通用稿篇一:村科普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探索和增强基层科普活动服务能力、推动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经常化建设,逐步形成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特制定本计划。二、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程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促进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活动内容(一)日常科普活动①安排固定的对公众开放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00,晚间19:0021:30),每周开放时间(含双休日、夜间)不少于40小时。②每周要播放科教录像35次或开展科普讲座1次。③利用站藏资料整理、编印农村实用技术资料,每月张贴宣传或散发2次。④每月要举办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活动13次。⑤每月举办农村适用技术专题读书活动12次。(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文艺活动(13月)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科普晚会、科普知识竞赛等文艺活动,增强群众的科普意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服务三农,深化文化科技三下乡(46月)1、抓好春耕春种服务,根据各村种养习惯,有针对性、适时地开展田间服务、科技咨询或发放宣传资料,把水稻田间管理、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家禽家畜速生快长及疾病防治技术等科学种养快餐送到群众手中。2、举办《科普法》颁布周年纪念活动(6月29日前后)以学习、宣传、贯彻《科普法》为主要内容,开展科普咨询、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四)举办各种特色种养技术培训班,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79月)1、充分发挥村级能动性,联系各级涉农科研、生产单位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各类特色种养技术培训班。如:(1)无公害蔬菜栽培;(2)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3)生姜高产栽培;(4)水稻免耕抛秧技术;(5)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6)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等。2、进一步贯彻、宣传《科普法》,举办科普版报展览、开展科技科普知识咨询服务活动等。(五)精心组织,开展好十月科普大行动活动(1012月)1012月,组织围绕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篇二:村科普工作计划一、以抓示范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村里推广,以点带面使村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村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二、以科普培训为载体,加强科普活动建设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每个季度,我们都准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本年度计划第一季度培训安全知识,第二季度培训健康知识,第三季度培训生活科技常识,第四季度对村群众代表培训科普宣传技巧。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三、工作安排1、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各类科普培训讲座,全年不少于四次,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年度计划第一季度培训安全知识,第二季度培训健康知识,第三季度培训生活科技常识,第四季度对村群众代表培训科普宣传技巧。2、科普阅览室图书定期定时开放,开设各类科普读物,各种报刊杂志。3、针对青少年特点,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宣传活动。发挥团支部的带头作用,发动广大青少年共同参与到村的科普、学习化新村建设工作中来,形成广泛的学科学、树文明新风的新风尚。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加大对伪科学,法轮功邪教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村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觉加入到反对邪教,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村居民的业余生活。五、以科普教育为载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融入到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六、认真完成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科普领导小组本着弘扬科学、传播文明、服务村民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发挥村科普工作者队伍作用,倡导全民参与,将我们的科普工作越办越好,把我村建设得更美好,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篇三:村科普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贯彻落实《科普法》,积极参与乡科协的各项科普工作和科普活动,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努力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