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汇总-陈杰瑢主编(精品文档)-共2页.pdf
上传人:婀娜****aj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8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汇总-陈杰瑢主编(精品文档)-共2页.pdf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汇总-陈杰瑢主编(精品文档)-.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汇总陈杰瑢主编1.物理环境: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重力场、地磁场、电场、辐射场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自然界中各物质都在以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即构成了物理环境。2环境物理学:是在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3环境物理学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穴、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4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1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要素都是人类所必需的,因而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同环境科学的其他分支不同,它不仅研究污染控制,而且研究适宜人类活动的声、光、热、电等物理条件;2物理性污染程度是由声、光、热、电等在环境中的量决定的,因而环境物理学同其他物理学科一样,注重物理现象的定量研究。5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其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留,一旦污染源消失,物理性污染即消失;2物理性污染有局限性,其中噪声污染还具有分散性;3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6噪声:从心理学角度讲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看,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环境学角度来讲将人类不需要的并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医学上将超过60dB的声音称为噪声。8噪声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9噪声控制途径: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10噪声控制程序:1噪声源测量和分析;2传播途径的调查和分析;3受影响区域的调查;4降噪量的确定;5设计控制方案;6设计施工;7工程评价。1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声波的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传播的是振动,不是物质的迁移。13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20KHZ,把这一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称为频程或频带或带宽。14声音的频谱是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描述声音强度和频率关系。16平面声波:波振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即点声源17相干波: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存在固定相位差的两列波的合成。18两种不同的传声介质,只要声特性阻抗相等,那么对声波的传播就好像不存在分界面一样。即传播能量最大。1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单位“宋”。响度级:选取频率为1000HZ的纯音声压级40dB为基准音,调节1000HZ纯音的声压级,使大量受试者判断,若某声源的噪声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亮,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压级值。单位“方”20统计声级:为了描述噪声随时间变化特性,在噪声评价中采用累计概率表示,称为统计声级或累积百分声级。22吸声量=吸声系数*吸声面积。A=S*a吸声系数是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Ea/Ei.23吸声系数除与吸声材料本身结构、性质、使用条件有关外,对于同种材料还与声波的入射角和频率有关。24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主要受入射声波和材料性质的影响,其中声波性质除与入射角度有关外,主要和频率有关。25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混响室吸声系数和驻波吸声系数。26常用的吸声结构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27为增大吸声系数与提高吸声带宽可采取的办法:1组合几种不同尺寸的共振吸声结构,分别吸收一小段频带,使总的吸声频带变宽;2在穿孔板后面的空腔中填放一层多空吸声材料,材料距板的距离视空腔深度而定;3穿孔板的孔径取偏小值,以提高孔内阻尼;4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层穿孔板结构,以改善频谱特性;5在穿孔板后蒙一层玻璃丝布等透声纺织品,以增加孔颈摩擦。28室内声场按照声场性质的不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另一部分是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的混响声场。29混响时间:室内声场达到稳定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记作T60、30混响半径:指向性因数Q=1时的临界半径。混响半径以内以直达声为主,吸声结构吸声效果不明显;以外以反射为主,采用吸声结构才有效。31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