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SMA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SMA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SMA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当前中国仍处于地震多发期和建设高峰期,地震对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损失引起了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关注。针对此问题,建筑抗震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抗震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然而,传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刚性大、变形小、不易满足建筑设计的多样性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提高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将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失大大减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随着材料科学和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简称SMA)因其独特的“记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控制领域。在构建结构动力学反应控制系统中,可以根据外部激励调整SMA的应变和应力,达到最佳结构响应。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SMA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展示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其在结构超限位锁定、消能延性方面均有良好表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SMA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使用SMA作为耗能材料,来增强剪力墙结构的能量消耗和变形性能,提高其抗震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SMA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阐述SMA在建筑抗震技术中的应用前景;2.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研究SMA间接加固、直接加固、控制耗能等方式的应用效果;3.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位移响应、任意剪切模态的周期、剪力承载能力等指标;4.根据模拟结果,结合现有建筑安全规范,探究SMA加固剪力墙结构的合理化设计方法和使用范围。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有限元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MATLAB和ANSYS等软件为工具,开展结构动力学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具体研究流程如下:1.研究SMA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并结合建筑抗震设计实际,确定SMA耗能剪力墙抗震设计的目标和指标;2.建立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考虑加固方式、SMA材料性质等因素,并对结构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进行模拟分析;3.通过对比不同方式下的模拟结果,科学分析SMA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效果和差异;4.针对性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和归纳SMA加固剪力墙结构的规范化设计方法和使用范围,最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四、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SMA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及针对不同方案制定的设计方法和使用范围,从根本上提高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1.建立SMA应用于剪力墙结构耗能设计的理论体系,将SMA的应用前景运用于建筑抗震设计之中;2.明确SMA的性质、行为和使用规范,从而打造高标准、高安全性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案;3.设计和研究出能够适应不同建筑类型、地区和抗震要求的SMA加固剪力墙结构,实现了建筑抗震设计的多样性和规范化发展;4.验证了SMA应用于建筑抗震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奠定了重要基础。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按照以下时间节点进行:1.第一阶段(2022年1月-2022年3月):完成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的具体拟定和细化;2.第二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建立起SMA应用于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完成模拟计算和参数优化及相关算法和程序的开发;3.第三阶段(2022年7月-2022年10月):分别进行应用SMA间接增强、直接控制耗能等方式的剪力墙结构计算仿真分析,同时进行对比分析及结论的总结和归纳;4.第四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1月):在结合入恶劣地震情况下进行验证,通过现场测试以及理论分析来进一步确认优化设计。六、参考文献1.Wang,W.,&Yin,Y.(2020).Seismicperformanceassessmentofashapememoryalloy-reinforcedsteelframewithviscousdampers.CompositeStructures,238,111940.2.Liu,X.,Li,B.,Li,Q.,Li,H.,Han,X.,&Gao,Z.(2021).Seismicperformanceofthestructurecomposedofshapememoryalloytendonsandreinforcedconcretecolumns.JournalofBuildingEngineering,46,102045.3.Lü,X.,Chen,Y.,&Jiang,X.(2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