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一只****呀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号:S07KY—009******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总论3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3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31.3建设规模41.4建设内容51.5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51.6项目结论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62.1项目建设背景62.2建设必要性82.3承办单位概况10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123.1建设规模123.2建设条件12第四章主要工程技术方案154.1项目组成154.2建筑设计方案154.3总平面布置174.4土建工程184.5公用工程204.6供配电224.7弱电设施254.8采暖、通风25第五章环境保护265.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265.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265.3治理方案265.4环境监测275.5环境影响评价27第六章消防、安全及节能286.1消防286.2安全286.3节能29第七章组织管理体系与劳动定员317.1学校组织与管理机构317.2工作制度317.3项目定员31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328.1项目管理328.2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周期32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49.1投资估算349.2总投资与融资方案369.3资金运筹计划36第十章结论和建议3710.1社会效益评价3710.2结论与建议37附表:一、建设投资估算表(另行上传)附件:一、委托书(详附件)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略)三、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略)四、土地使用证(略)五、项目区域位置图(略)六、项目平面布置图(略)七、项目法人对项目真实性负责的声明(详附件)八、水电使用证明(略)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略)十、招标方案单独装订(另行上传)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1.1.2项目承办单位1、洛宁县**乡初级中学法定代表人:***2、洛宁县**镇第一初级中学法定代表人:***3、洛宁县**乡初级中学法定代表人:***1.1.3项目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点分别位于洛宁县**乡初中、**镇第一初中、**乡初中校园内。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工咨甲***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3、关于编制《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4、建设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1.2.2研究工作的范围通过对2008年洛宁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1.3建设规模根据《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和有关建设单位的具体情况,2008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各学校新建建筑面积及投资估算如下:各学校新建面积及投资估算表序号学校名称建设面积(平方米)其中投资(万元)学生宿舍学生食堂1洛宁县**乡初中1350920430802洛宁县**镇第一初中193019301163洛宁县**乡初中167016701001.4建设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的建设。主要为学生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房舍建设。1.5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96万元。融资方案: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96万元。1.6项目结论本项目建成后,不但增加了学校接纳寄宿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创造了比较适宜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当地的规划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公用设施配套,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民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