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学习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赴邵东县仙槎桥镇、湘潭县青山桥镇学习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为了深入学习邵东、湘潭等先进地区创建“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的宝贵经验,寻求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借鉴“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我镇创新发展步伐,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2019年6月11日—14日,县发改局贺昌仁副局长牵头,组织县自然资源局李卓欣副局长、县科工信局李顺潮副局长、塘村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新、人大主席李国柱一行5人先后赴邵东县仙槎桥镇、湘潭县青山桥镇学习小城镇建设。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解两个“特色小镇”的概念性规划,以及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内容,并实地察看了各节点的建设、开发以及运营管理模式等情况。一路走来,考察团带着问题,边走边看、边思边议,收获良多。现将有关学习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邵东县仙槎桥镇、湘潭县青山桥镇小城镇建设情况(一)、邵东县仙槎桥镇基本情况:仙槎桥镇距邵东县县城10公里,西临九龙岭镇,东接双凤乡,南与魏家桥镇接壤,由原仙槎桥镇与灵山寺乡合并而成。辖45个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83.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总面积近6万亩,总人口8.4万人,城镇区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近1万人。仙槎桥镇以土法炼铁铸造刀剑而兴镇,后以生产刀剪五金而兴旺。从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立昭阳候国,因发现铁矿、锰矿和煤而在此炼铁铸造刀剑算起,仙槎桥的五金产业至今已有整整20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仙槎桥一带的五金技术开始兴起,铁匠善制刀剪,从业者十之六七专业生产:王正兴、王三甫、胡亨琼、刘右生等匠人手艺高强,产品式样美观,钢火包用,畅销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刀剪等五金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1954年,个体手工业者组织刀剪生产供销合作社和刀剪生产合作社(组)。1955年7月,合并建立邵东县仙槎桥三刀(菜刀、剪刀、剃刀)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菜刀、剪刀、剃刀,产值21万元。1958年“大跃进”中,转产轴承,车床翻砂件、木质鼓风机等,更名“邵东县第二机械厂”。1959年,恢复“三刀”生产,改名地方国营邵东县仙槎桥五金厂。1962年,因忽视刀剪质量,产品积压,翌年,派工人赴杭州张小泉刀剪厂学习技术,进而整顿企业。1965年,全国46个刀剪生产单位质量评比,列13位。1966年,国营邵东县仙槎桥五金厂被评为全国同行业8家名流厂家之一。1970年起,社队五金制品企业陆续兴建。县五金厂先后添置热轧机,抛热清理机、摩擦压力机、线切割机、对焊机、拉股机、平面磨床等设备,增加电工刀、旅行剪、四用旅行剪、军用刺刀等产品。1973年,菜刀、剪刀、旅行剪、电工刀、火插等远销国外,深受外商青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锤子、扳手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厂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本镇的元塘、仙槎桥两村被县命名为锤子、扳手专业村。1984年后,联户、个体相继兴办五金制品企业掀起高潮。1986年,县五金厂,产品品种发展为多式样菜刀、剪刀、剃刀、旅行剪、电工刀、木工凿、木工刨铁、火插、马枪、切烟丝刀片、不锈钢餐具、扎丝钳、武术刀、旅行小开刀等8大类119个品种。是年,职工392人,产值403万元,人均102万,利税54万元,船牌民用剪,锐利牌木工圆凿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菜刀、电工刀、旅行剪、木工凿评为省优产品。全年优质产品产值率为97.5%,工厂被邵阳市评为全优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邵东县委县政府实施科技五金战略,勤劳朴实的仙槎桥镇人民沐浴着二次创业的春风,五金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五金产业跳出了传统五金的圈子,逐步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并出现了超常规、滚动式的发展。镇域北部正在建设的吉邵高速公路在仙槎桥镇区设有互通立交口。极大地缩短仙槎榜桥与邵阳、怀化衡阳等周边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给仙槎桥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而且将带动整个仙槎桥镇五金行业的发展。如今的仙搓桥己是邵东县的经济重镇,誉称名副其实的中南“五金之乡”,正在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五金工业重镇。仙槎桥镇作为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较好的交通条件,城镇历史悠久,发展基础较好,是邵东县工业经济实力排名第二的建制镇。仙搓桥镇集内、外多项有利因素于一身,五金行业的发展正面临又一次质的飞跃。随着县委县政府“兴工旺商”战略的实施,邵东县工业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一批明星企业脱颖而出,县工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素有五金之乡美称的仙桥桥更是站在工业发展的潮头。我镇正在依托五金工业腾飞的崛起,凭借其强劲的市场优势、宽松的投资环境、先进的技术设备等优势,为仙槎桥镇的民营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我镇有个体私营企业56家,其中规模企业8家,个体五金加工户1836户,五金专业村6个,从业人员30000余人。产业工人年工资收入1.6万